[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加温隐身夹层玻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9380.7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峰;姜晓爱;蒙志君;吕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C03C17/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加温 隐身 夹层玻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加温隐身夹层玻璃的制备方法,属于电磁隐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军事侦察探测的高技术化,特别是利用雷达、电子、红外、可见光、声波等大量先进的高技术侦察设备和探测手段,共同构成了覆盖整个陆海空乃至太空战场的立体化系统,对军用武器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提高飞机的作战和生存能力,隐身技术已成为现代先进飞机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飞机座舱的电磁性能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并且视其为飞机先进技术标志之一。
以前飞机座舱设计仅取决于力学性能、抗鸟撞性能、气动性能等.由于没有考虑电磁性能,所以很容易被电磁波探测到.为此,在座舱玻璃上镀透明导电膜,并将此与多层复合玻璃优化组合,将电磁波反射到非重要空间,使其正前方后向散射雷达电磁波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随着透明导电材料的发展,对飞机风挡玻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单层、表面镀膜风挡玻璃已不能足抗鸟撞和维护中的理化要求,所以迫切需求一种高强的防破碎的透明件。夹层玻璃在受到超强度意外撞击被破坏时,玻璃碎片被牢牢的粘在聚乙稀醇缩丁醛胶片上,不会飞溅,并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原有的形状,可在短时间内继续使用,避免因玻璃破坏造成人员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现阶段夹层玻璃的外表面镀膜玻璃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经进入实用性阶段。但外表面隐身膜层的维护性能较差,对此好多专家学者从保护涂层上做了很多研究。
驾驶舱的透明内表面温度低于驾驶舱内的空气露点温度时,会在驾驶舱玻璃上形成雾,低于0度时形成霜,玻璃外表面温度低于0度时,会在玻璃外表面形成冰。结冰和结雾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造成安全隐患。
本法制备的有机电加温隐身夹层玻璃将隐身、电加温等功能结合为一体,即满足了产品的隐身性能又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提供驾驶员清晰的视野,还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可维护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飞行员全天候条件下清晰视野、满足座舱电磁隐身要求、降低隐身膜层后期的维护成本,满足飞机风挡力学性能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加温隐身夹层玻璃的制备方 法,以制备一种新的夹层玻璃结构,这种结构的隐身玻璃具备原有的隐身玻璃的各项性能,解决了薄膜易受损伤、易污染和易磨损等问题,也极大的阻止了薄膜使用环境中的水汽对薄膜的渗透,从而显著的改善了薄膜的耐候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隐身膜层维护难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块玻璃板的内侧镀隐身膜系,在另一片玻璃的内表面镀电加温膜系,然后利用干法进行层合,最终得到有机电加温隐身夹层玻璃。胶合层材料要具备透明、高强、高弹性和粘结力强等综合性能,是影响夹层镀膜玻璃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
本发明一种有机电加温隐身夹层玻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材料采购、检验、裁片和清洗,确保有机玻璃表面无其它杂质;
步骤二:在两块尺寸相同的有机玻璃内侧涂底涂,底涂厚度控制在80~100微米;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涂有底涂后的玻璃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控制在30~70℃,固化时间不少于48小时;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固化后的有机玻璃选其中一块涂有底涂的一侧镀ITO(氧化铟锡)隐身膜或Au(金)隐身膜系;要求温度控制在20℃以下,湿度小于20%;
步骤五:在步骤三中固化后的有机玻璃选另一块涂有底涂的一侧印刷电极;
步骤六:在步骤五印刷电极的一侧镀ITO(氧化铟锡)电加温膜系;要求温度控制在20℃以下,湿度小于20%;
步骤七:将步骤四、步骤六中镀好膜的两片玻璃进行合片,布置汇流条、传感器;合片使用的粘接层为PVB或PU胶片;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合好片的试件装入真空袋中,装炉、冷压、冷抽,真空度达到-0.1MPa以下,压力0.5~1MPa,时间1小时;
步骤九:加温、加压,在1小时内将压力升至1.5~2MPa,温度升到100~120度,保温1小时;
步骤十:降温、回火、出炉、检测。
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底涂是由四个组分混合而成;具体为:组分一:羟基丙酸脂,占底涂总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3%~8%,组分二:苏二尿,占底涂总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1%~3%;组分三:二甲苯,占底涂总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组分四:乙酸乙酯,占底涂总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2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空中放线车
- 下一篇:真皮纤维再生皮的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