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ZnO纳米结构和纳米紫外传感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9280.4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宗仙丽;李德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G01J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zno 纳米 结构 紫外 传感器 方法 | ||
1.一种制造ZnO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直接制造底电极(1);或者采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微机电结构,然后在微机电结构上制造底电极(1);
12)在底电极(1)上淀积绝缘层(11),然后在绝缘层(11)上溅射一层金属层(4),对金属层(4)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微电极(2)和第二微电极(3);第一微电极(2)和第二微电极(3)均通过绝缘层(11)与底电极(1)隔开;底电极(1)、绝缘层(11)、第一微电极(2)和第二微电极(3)构成了芯片(12);
13)在配置的化学溶液中浸没芯片(12),浸没持续的时间为设定的时间,在浸没时,使配置的化学溶液保持在100°C以下的设定温度;
采用直流电场控制方法或交流电场控制方法制备ZnO纳米结构;
采用直流电场控制方法制备ZnO纳米结构的过程如下:在浸没芯片(12)的同时,在底电极(1)上施加负电压V2,在第二微电极(3)上施加负电压V1,将第一微电极(2)接地;浸没过程结束后,将芯片(12)从配置的化学溶液中取出,对芯片(12)进行清洗,最后将其烘干;此时,在第二微电极(3)构造出了第一ZnO纳米结构(5);
采用交流电场控制方法制备ZnO纳米结构的过程如下:在底电极(1)上施加电压V3,电压V3的值为0V;在第一微电极(2)和第二微电极(3)之间施加交流电压VS;浸没过程结束后,将芯片(12)从配置的化学溶液中取出,对芯片(12)进行清洗,最后将其烘干;此时,在第一微电极(2)和第二微电极(3)之间构造出了第二ZnO纳米结构(6);第一ZnO纳米结构(5)和第二ZnO纳米结构(6)均为ZnO纳米线或ZnO纳米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ZnO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电极(1)为掺杂的单晶硅或者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ZnO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1)为二氧化硅、氮化硅或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ZnO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4)为铬/金层、钛/金层或钨/金层。
5.一种制造纳米紫外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1)在步骤13)中,采用交流电场控制方法制备出第二ZnO纳米结构(6),使得第二ZnO纳米结构(6)搭接于第一微电极(2)和第二微电极(3)之间;
22)在第二ZnO纳米结构(6)上覆盖一层聚合物(7);对芯片(12)进行芯片封装,进而得到纳米芯片(8);
23)将纳米芯片(8)接入恒流传感电路,形成了纳米紫外传感器;恒流传感电路的结构如下:调控电阻(9)的一端接输入电压(Vin),另一端分别连接纳米芯片(8)和运算放大器(10)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10)的正相输入端接地;输出电压(Vout)分别连接纳米芯片(8)和运算放大器(10)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造纳米紫外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7)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2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