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线序自适应功能的串行数据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9095.5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宇;张学艳;李国龙;张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 | 分类号: | H04L1/22;H04L1/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 自适应 功能 串行 数据 收发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线序自适应功能的串行数据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串行数据通信传输由于其信号线数目较少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和其他实现方式(如I2C),其中UART是异步串行通信方式,通常使用数据发送(TxD)和数据接收(RxD)两路信号线;SPI是同步串行通信方式,通常使用三线(CLK、DATA和EN三路信号线)或四线(CLK、MOSI、MISO和EN四路信号线)模式。
由于串行数据信号线较少,其线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线序的错误将直接导致传输的数据不能被正确接收。在串行信号的传输实现中,由于飞线错误、设计错误和无线信道频率错误等情况,经常会出现线序错误问题。
为检测和修正线序相关问题,已经有若干专利提出了解决方法。
申请号为201010002667.7的专利《一种线序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以太网线进行线序测试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对以太网线进行测试;并且只有测错功能,而没有自适应纠错功能;同时这种方法基于电阻分压,需要模数转换芯片(下文简称ADC),电阻和ADC的稳定度都会影响线序测试结果。与之类似的专利还有申请号为200820029252.7的专利《网络配线故障模拟试验仪》,同样有没有纠错功能、只能基于RJ-45的缺陷。
申请号为200910154166.8的专利《一种多芯通信电缆综合测试仪》,提出了一种多芯通信电缆综合测试仪,使用编解码CPU进行线序信息测试,但是这种方法同样需要基于ADC,并且需要单独CPU,并且只能提供测试功能,而不具有自纠错功能。与之类似的专利还有申请号为94223771.4的专利《多线电缆线序及故障检测仪》、申请号为200610146680.3的专利《检测方法》和申请号为200610166865.0的专利《用于对至少一条线缆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同样有需要单独CPU、只能提供测试功能和不具有自纠错功能的缺陷。
申请号为200620036870.5的专利《网线线序变换器》,提出了一种网线线序变换器,可以对基于RJ-45的网线进行线序变换,但是这种网线线序变换器只能对基于RJ-45的网线进行变换,并且只能进行固定线序变换,而且没有错误检测和自适应纠错功能。
总结上述专利,可以看出当前专利及其实施方法都存在着只能进行检测或只能进行固定线序切换,并且大都只能基于特定接口(RJ-45)的缺点。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串行数据信号传输示意图。现有的串行信号收发方式为:由串行信号发送端将发送端处理电路需要发送的数据按协议转换成串行数据信号,串行数据信号在串行数据信号传输信道进行传输,串行数据接收端在接收到串行数据信号之后将按协议将串行数据信号转换回原有数据格式的串行数据,转换回原有数据格式的串行数据将传送给接收端处理电路进行下一步处理。其中,发送端处理电路可以是处理器(CPU或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他处理电路(FPGA、CPLD等),串行数据信号传输信道可以是有线的线缆或PCB电路板金属线,也可以是无线信号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电磁辐射干式光缆
- 下一篇:油藏油水测试电极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