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甘蔗渣和糖蜜为原料混合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28295.9 申请日: 2012-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2703523A 公开(公告)日: 2012-10-03
发明(设计)人: 裴建新;庞浩;林丽华;郭媛;黎贞崇;陈东;黄志民;黄日波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P7/16 分类号: C12P7/16;C12R1/145
代理公司: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代理人: 黄永校
地址: 530007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甘蔗渣 糖蜜 原料 混合 发酵 生产 丁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酮、丁醇的生产方法,具体的说,是以廉价的甘蔗渣和糖蜜为原料,通过拜氏梭菌gxas.28将戊糖和己糖转化成丙酮和丁醇的过程,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丁醇是一种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主要用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磷酸丁酯、丙烯酸丁酯及醋酸丁酯等的合成;还可用作油脂、医药和香料的提取溶剂以及醇酸树脂的添加剂等领域。随着生物质制能源的多元化发展,由于丁醇具有能量密度高,亲水性低,蒸汽压低,辛烷值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液体燃料之一。

丁醇发酵曾是全球仅次于乙醇发酵的第二大宗发酵产品。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万吨丁醇生产的企业,主要是以玉米、薯类为原料,利用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由于生物丁醇的原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5 %,成本过高约束了生物丁醇作为燃料的推广使用。从2006年起我国已经开始限制利用粮食来生产生物能源,鼓励发展非粮的生物质能源。利用糖蜜、木薯、农业废弃物和纤维素等原料生产丁醇是一种趋势,但由于原料前处理技术不成熟、发酵菌株产总溶剂较低,丁醇比不高等问题成为生物丁醇大量生产的瓶颈。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ATCC824)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已于2001年完成(N?lling J, Breton G, Omelchenko M V, et al. Genomesequenc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olvent producing bacterium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Bacteriol, 2001, 183(6): 4823-4838),遗传操作系统已经成功构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805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已于2007年完成,分子遗传操作系统正在构建(Copeland A, Lucas S, Lapidus A, et al.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8052, complete genome.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viewer.fcgi?db=nucleotide&val=CP000721)。国内主要研究丙酮丁醇梭菌的改造,对拜氏梭菌的研究较少。很多研究表明拜氏梭菌的原料谱和适宜pH范围更广,在丁醇发酵产业上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甘蔗渣和糖蜜都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品,价格低廉具有数量大、产地集中,其成分单一不需要分选处理、质量可控等优势。与其他类型的农林生物质资源比较,蔗渣和糖蜜都是很好的生物质炼制工业的原料,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中国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的第三甘蔗种植大国,每年蔗渣的产量约2000多万吨,糖蜜产量达3000多万吨。由于转化利用技术手段落后,传统上甘蔗渣经常被废弃不用、或者多数只用做燃料,其利用率很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以廉价的蔗渣和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可降低生物丁醇的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

目前纤维素酶酶解蔗渣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尚未成熟,但经稀硫酸水解可得到低浓度的混合糖,主要成分是木糖,其水解产物中会有许多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主要有醛类、有机酸、呋喃、木素的降解产物、盐类等。由于糖的浓度较低,一般需要浓缩并经过脱毒作为丁醇发酵醪。专利201019026109.1公开了一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丁醇的方法,其中水解液需用膜分离技术和吸附分离技术脱毒。专利200810141418.9提供了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专利201111304843.7公开了一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和丁醇的方法。新西兰David Jones 教授选育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260)能同步糖化发酵木质纤维水解液生产丁醇(Qureshi N, Saha B C, Hectora R E, et a1.Butanol production from wheat straw by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using Clostridium beijennckii:Part I:batch fermentation.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8, 32(2): 168-175)。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学院,未经广西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8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