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臂布线系统和锚段关节式分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7695.8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多昌;张志学;罗文广;章志兵;赵纯民;陈志博;孙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3/00 | 分类号: | B60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120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布线 系统 关节 式分相 | ||
1.一种供电臂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由第一供电臂形成的第一布线架构、多个由第二供电臂形成的第二布线架构和多个电分相布线架构,所述每一个电分相布线架构位于交替设置的第一布线架构和第二布线架构之间,所述电分相布线架构由多个分别由一个中性段供电臂形成的子布线架构组成,其中,不同布线架构中的供电臂之间无连接;
所述第一供电臂、所述第二供电臂和所述不同中性段供电臂在其布线架构中分别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
在所述第一布线架构中,所述第一供电臂通过第一开关与牵引供电网的第一供电馈线连接;在所述第二布线架构,所述第二供电臂通过第一连接开关与所述第一供电馈线连接,并通过第二开关与牵引供电网的第二供电馈线连接,在所述子布线架构中,所述中性段供电臂通过中性段开关与所述第一供电馈线连接;
在相邻布线架构的交接处,相邻布线架构中的供电臂同时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
在相邻子布线架构的交接处,相邻子布线架构中的供电臂同时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
所述牵引供电网工作于同相供电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和多个中性段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所述牵引供电网工作于异相供电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和多个中性段开关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臂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分相布线架构包括由两个中性段供电臂形成的两个子布线架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臂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布线架构的交接处和所述相邻子布线架构的交接处,两个供电臂同时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长度为5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臂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多个中性段开关为断路器。
5.一种锚段关节式分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供电网和供电臂布线系统;
所述牵引供电网包括供电系统、第一供电馈线和第二供电馈线,所述第一供电馈线和所述第二供电馈线分别与供电系统连接,用于传输所述供电系统的电能,所述供电系统能够工作于同相供电模式和异相供电模式;
所述供电臂布线系统包括多个由第一供电臂形成的第一布线架构、多个由第二供电臂形成的第二布线架构和多个电分相布线架构,所述每一个电分相布线架构位于交替设置的第一布线架构和第二布线架构之间,所述电分相布线架构由多个分别由一个中性段供电臂形成的子布线架构组成,其中,不同布线架构中的供电臂之间无连接;
所述第一供电臂、所述第二供电臂和所述不同中性段供电臂在其布线架构中分别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
在所述第一布线架构中,所述第一供电臂通过第一开关所述第一供电馈线连接;在所述第二布线架构和电分相布线架构中,所述第二供电臂通过第一连接开关与所述第一供电馈线连接,并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供电馈线连接,在所述子布线架构中,所述中性段供电臂通过中性段开关与所述第一供电馈线连接;
在相邻布线架构的交接处,相邻布线架构中的供电臂同时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
在相邻子布线架构的交接处,相邻子布线架构中的供电臂同时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
所述供电系统工作于同相供电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和多个中性段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所述供电系统工作于异相供电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和多个中性段开关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段关节式分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分相布线系统包括由两个中性段供电臂形成的两个子布线架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段关节式分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布线架构的交接处和所述相邻子布线架构的交接处,两个供电臂同时与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的移动平面重合长度为50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段关节式分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多个中性段开关为断路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6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