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焦超声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7513.7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付兵;叶方伟;王智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4011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焦 超声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焦超声治疗装置,尤其是前列腺疾病聚焦超声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技术,其通过超声换能器向病灶部位发出聚焦的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对靶区病灶进行治疗,如治疗前列腺炎、肿瘤、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等疾病。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属于非创伤性的治疗技术,因此具有成本低、痛苦小、副作用少、几乎无并发症、恢复快、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同时,对于许多疾病其他的常规疗法均不能达到聚焦超声治疗的效果。例如,前列腺疾病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前列腺增生,资料显示,各国成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分别为:法国14.2%,英格兰20.4%,加拿大23.0%,苏格兰25.3%,西班牙30.4%,美国33.7%;而在中国,在40至79岁年龄段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约为50%,而80岁以上时发病率则高达80%。由于前列腺外包裹着一层坚韧的脂膜,药物分子很难渗入,因此药物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时间长、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通常则存在损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切除腺体大小有限、不可重复等缺点。而由于超声波可以轻易透过前列腺增的脂膜,同时又不会对人体造成创伤,因此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疾病有着很好的前景。
为了将超声波聚焦到病灶部位,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主要分为腔内治疗和体外治疗两种。腔内治疗技术是将超声治疗头通过尿道、直肠等伸入人体内并对病灶部位发出超声波的治疗技术;例如,专利文献CN200510115582.9、CN200510093457.2、US5676692、US6371903、US5762066、EP0552995、WO00/24328等介绍了腔内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相关技术。其中,“超声治疗头”包括超声换能器以及套在超声换能器外的外壳等,在外壳与超声换能器间填充有用于传导超声波的超声波传导介质(如脱气水)。但是,腔内治疗技术需要将超声治疗头伸入人体,由于人体内的空间十分有限(对于尿道等尤其如此),因此其超声治疗头(超声换能器)的体积、数量、位置等都受到很大限制,超声功率小且焦距难调整,医生操作困难,治疗范围受限,患者舒适性差,易造成尿道、直肠等的感染和损伤。
体外治疗技术则是用超声治疗头在人体外向体内的病灶部位发出超声波的技术。专利文献CN200920296822.3、US5443069等介绍了用超声成像(B超)技术引导的体外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技术。由于不用把超声治疗头伸入人体内,不受腔内空间限制,故体外治疗技术较易操作,患者舒适性好,且可使用发射面积较大(由此其功率和能量也较大,治疗效果较好)的超声治疗头。但是,现有的体外治疗技术都是通过B超引导的,而B超的成像清晰度、精度等与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CT)等相比较低,尤其是对于前列腺等特殊位置的疾病,B超的成像能力更差,难以清楚显示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导致其不能准确定位病灶及显示治疗情况,影响体外治疗的治疗效果。成像能力较强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等都具有可容纳患者身体的空腔,患者需要躺着进入空腔后才能对病变部位进行成像,但由于该空腔空间十分有限,故当患者处于空腔中时,要再同时操纵超声治疗头对其进行治疗就十分不便,因此,现有的体外治疗技术中不能使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等具有空腔的定位监控系统,故对例如前列腺疾病等的治疗就存在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腔内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不能使用大功率超声换能器、操作不便、患者治疗体验差、易引起感染,而体外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不能使用具有空腔的定位监控系统、成像不清、难以准确定位病灶、治疗效果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清晰成像、治疗效果好的体外聚焦超声治疗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焦超声治疗装置,其包括:
用于容纳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超声介质容纳单元;
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超声介质容纳单元内的超声换能器,用于发出聚焦超声波,治疗时所述超声波传导介质能将超声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传导向患者身体;
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在超声介质容纳单元内运动并改变其焦点位置的运动机构;
与所述运动机构相连的换能器支架,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在换能器支架上;
用于至少形成患者待治疗部位的图像的定位监控系统,其具有能在治疗时容纳所述超声介质容纳单元和患者待治疗部位的空腔;
用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治疗床,治疗时所述治疗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监控系统的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