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乙烯槽车卸车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7124.4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邓衍宏;卢久灵;张和平;张桂芬;杨俊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F17D3/01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乙烯 槽车 卸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乙烯槽车卸车结构。
技术背景
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乙烯输送方式有两种:(1)距离较近时,采用管道气相输送;(2)距离较远时,采用槽车压力为0.0MPa(表压)液相运输方式。液相乙烯储存也有两种方式:(1)压力为0.0MPa(表压)、低温(-104℃)储存;(2)中压(2.0MPa)、球罐(-27℃)储存。
通过槽车将液相乙烯输送到球罐,要用到多级离心结构形式的屏蔽泵。
现有的低温乙烯槽车卸车结构,为:槽车的液相接口、气相接口分别通过液相卸车管路、逆循环管路与屏蔽泵的液相进口、逆循环出口相接,屏蔽泵的液相出口管路与球罐相接,所述液相卸车管路包括第一软管、第一金属管,第一金属管包括连通的水平段和垂直段,第一软管和水平段之间设有第一截止阀,水平段上设有安全阀,第一软管与槽车的液相接口相接,垂直段与屏蔽泵的液相进口相接,逆循环管路、液相出口管路中分别设有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一软管、第一截止阀的直径为50mm。
因现有卸车结构在结构设计上不尽合理,使得其存在以下缺陷:
1、屏蔽泵运行时,需要一股逆循环液体乙烯对泵的轴承进行冷却,然后再经过逆循环管路返回到槽车。屏蔽泵的逆循环流量设计为14 m3/h,加上屏蔽泵的液相出口流量为18~23 m3/h,使得液相卸车管路的流量达到32~37m3/h,此时,液体乙烯在直径为50mm的第一软管、第一截止阀中的流速为4.6~5.3 m/s,此流速远大于2m/s的液体乙烯设计流速,液体乙烯在第一软管、第一截止阀中受到较大的流动阻力,液体乙烯发生汽化。气体乙烯进入屏蔽泵后便会发生汽缚现象,使得屏蔽泵无法连续安全运行,这导致液相乙烯的卸车操作被迫停止。
2、槽车运来的液体乙烯温度在-100℃左右,卸车前,为防止损坏屏蔽泵,需要将屏蔽泵及相应管路按不大于28℃/小时的速度进行预冷、降温,从常温到正常卸车温度(-104℃)至少要预冷5小时,才能开启屏蔽泵。液体乙烯的卸车操作属于间歇式操作:如果每卸一次槽车,均需要5小时预冷,再加上2小时的卸车时间,一天只能卸3车乙烯,无法满足一天6车乙烯的卸车任务。
3、预冷过程中及停止卸车后,屏蔽泵及其管路中的液体乙烯会蒸发成气相乙烯,为了卸车结构的安全,只能通过安全阀泄压后排放到火炬,损失较大。
4、屏蔽泵在运行时,禁止空转,否则滑动轴承会在短时间内磨坏,然后叶轮与泵壳发生摩擦,损坏设备,造成安全隐患。但现有卸车结构,对于液相卸车管路中是否有液体乙烯存在,根本无法判断。故每次卸完车后,往往由于人工无法准确判断液相卸车管路中液体乙烯的残余数量,导致停泵不及时,屏蔽泵发生空转,屏蔽泵内的滑动轴承因无液体乙烯润滑而发出异常的摩擦声音,很快(仅卸20车乙烯后)就会造成屏蔽泵的损坏。
综上所述,现有卸车结构给液相乙烯的卸车操作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卸车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温乙烯槽车卸车结构,采用本卸车结构,使得屏蔽泵可连续安全运行,从而确保液相乙烯的卸车操作顺利地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乙烯槽车卸车结构,其结构为:槽车的液相接口、气相接口分别通过液相卸车管路、逆循环管路与屏蔽泵的液相进口、逆循环出口相接,屏蔽泵的液相出口管路与球罐相接,所述液相卸车管路包括第一软管、第一金属管,第一金属管包括连通的水平段和垂直段,第一软管和水平段之间设有第一截止阀,水平段上设有安全阀,第一软管与槽车的液相接口相接,垂直段与屏蔽泵的液相进口相接,逆循环管路、液相出口管路中分别设有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一软管、第一截止阀的直径为100mm;液相卸车管路、逆循环管路之间接有逆循环分支管路,逆循环分支管路的一端位于水平段上且介于第一截止阀、安全阀之间,逆循环分支管路的另一端位于逆循环管路上且介于第二截止阀、屏蔽泵的逆循环出口之间,逆循环分支管路中设有第四截止阀,逆循环分支管路及第四截止阀的高度均低于逆循环管路及第二截止阀。
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低温乙烯槽车卸车结构均简称为本卸车结构。
卸车时,将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全开,打开第二截止阀至其全部开度的10~40%,可将逆循环管路中1~5%的气体乙烯排放到槽车。槽车内的低温液体乙烯由液相卸车管路、屏蔽泵、液相出口管路流向球罐,卸车运行平稳,屏蔽泵未出现过汽缚现象,完成连续卸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1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凸透镜集能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