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保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5727.0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金仁村;邢保山;阳广凤;张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氨 氧化 颗粒 污泥 保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的频繁发生以及越来越高的环境质量要求对脱氮技术,特别是生物脱氮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相比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新型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工艺具有高效、低耗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厌氧氨氧化工艺是基于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脱氮技术,它能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氧化氨生成无公害的氮气,实现绿色脱氮的目的。然而,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细胞产率极低,虽然有利于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但不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实现较高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需要足够多的厌氧氨氧化菌数量,且有足够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
在厌氧氨氧化工艺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暂时弃置和收集反应器流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现象。对于该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污泥保存措施,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会因菌体死亡,逐渐丧失厌氧氨氧化活性;另一方面,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重新培养耗时较长,不利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不适当保存带来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保存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容器本体和气体缓冲包,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三个排水口,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分别设有污泥添加口、通气管,所述气体缓冲包通过气体缓冲包输气口与所述通气管连接,所述气体缓冲包设有气体添加口。
进一步,所述容器本体呈圆柱体形。
进一步,所述容器本体是密闭容器。
进一步,所述容器本体的排泥口、排水口、污泥添加口,以及气体缓冲包输气口、气体添加口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污泥添加口可添加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或营养物质。
进一步,所述营养物质的加入量为所述容器本体体积的1%~50%,添加间隔时间为3~15d,所述营养物质中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摩尔比为1:0.8~1.3,所述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各自独立为42~98mg·L-1。
本发明所述气体缓冲包上的气体添加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所述气体缓冲包内添加或排放惰性气体或氮气。所述容器本体是密闭容器,气体缓冲包将惰性气体或氮气通过气体缓冲包输气口和通气管通入容器本体,使容器本体内保持缺氧状态;容器本体温度不加控制,置于常温条件(10~30℃),容器本体内pH值控制在7.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