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皂素的应用及其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4527.3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常磊;朱丽平;段朝辉;翟春涛;赵雪梅;李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 | 分类号: | A61K31/704;A61K8/63;A61K9/12;A61K9/06;A61P31/04;A61P17/00;A61P17/06;A61P17/08;A61Q5/02;A61Q5/12;A61Q19/10;A61Q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余化鹏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皂素 应用 及其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皂素的应用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拉色菌(Pityrosporum)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群,属于嗜脂性担子菌纲酵母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人们已经在温血动物皮肤上发现了糠秕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其后的研究又发现了除上述3种以外的球形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所述的马拉色菌主要生长在人类的表皮角质层中,是一种嗜脂性的菌群,主要以皮肤表面的三酰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为营养。研究还发现,皮脂腺功能的强弱是影响三酰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分泌的主要因素,因此马拉色菌在皮肤上生长密度因年龄增长和脂质分泌较少而降低。所述的马拉色菌以酵母相和菌丝相生长,在正常人皮肤上以酵母相生长,其中糠秕马拉色菌可单独以氨酸基为中介生长;同时,马拉色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有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菌的密度、菌种及代谢产物均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此外,马拉色菌还可引起头皮屑、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
头皮屑通常是肉眼难以观察的鳞屑,其存在形式通常是角质化单细胞形式,但当一定量的角质化单细胞黏附在一起时,临床上就可观察到片状的白色鳞屑。Behrman研究资料中,按临床表现将头皮屑分为两型:单纯糠疹型和脂溢性糠疹型;单纯糠疹型为出现在正常头皮上的灰白疏松干燥的头屑;脂溢性糠疹型则表现为鳞屑多,且油腻易黏附,可形成蜡样痂皮,基底为红色,并伴有少量的黏性渗出。正常头皮的角质层包含了完全角化并相互紧贴的25-30层角质化细胞,而头皮屑的头皮角质层里通常少于10层角质化细胞,且这些角质化细胞经常角化功能不全,排列不齐,细胞间有裂缝。头皮屑的产生过程很可能始于一个不连续的,真皮乳头区的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进入乳头区、表皮,造成表皮细胞间水肿,部分细胞坏死形成小水疱,随后颗粒层消失,出现角化不全,逐渐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渐消失,表皮自行修复,角质层表面形成鳞屑。
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相关学说证实,马拉色菌是与头皮屑病因相关的最重要的微生物。正常的头皮上分布着多种微生物,密度大约是l03-105/mm2,其中包括葡萄球菌、丙酸杆菌和马拉色菌;马拉色菌在体内外营养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为酵母相或菌丝相,其生长有严格的脂质需求。而马拉色菌在分子水平上的不同亚型可以引起临床和病理上不同的炎症反应和多种疾病,且菌丝相和某些酵母相都可以致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通过试验指出,治疗头皮屑使用真菌抑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细菌抑制剂,还有报道,口服或外用酮康唑、和吡硫锌等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头屑过多。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皮肤炎症。临床上以头面部及上背部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及结痂为特征,并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皮肤表面皮脂增多及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存在于皮肤的正常菌群大量异常增殖,侵犯皮肤从而引起发病。自1874年Malassez首次提出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关,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关系一直存在争议;Heng等人证实,皮损的消退与马拉色菌含量下降成正相关。抗真菌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后,马拉色菌数量明显减少,皮损得到改善,这给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Pechere等人研究发现,马拉色菌的致病性并不取决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而是由马拉色菌亚型决定的;Tajima等人运用PCR技术分析显示,患者皮肤上的主要菌种是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性马拉色菌;且脂溢性皮炎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特定亚型有关。
特应性皮炎以瘙痒、红斑、脱屑,皮肤肥厚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婴幼儿、年轻人及青春期后女性,尤其在面颈部多见,其中遗传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一些文献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另外大量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20%-100%,马拉色菌为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可考虑加用抗真菌药,但应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银屑病主要表现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米粒至绿豆大小,后逐渐融合为棕红色斑丘疹及斑块,边界清楚,周围炎性浸润,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国外曾报道以灭活的生存的糠秕孢子菌做斑贴实验,在人和兔体表都能引起银屑病样皮损;也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抗糠秕马拉色菌抗体,而糠秕马拉色菌的可溶性成分(蛋白质)对银屑病患者的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具备明显的趋化作用,提示糠秕马拉色菌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同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异结合GLP-1受体的药物融合体
- 下一篇:青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