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按键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3663.0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治;莫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丁建春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键 以及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设备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在功能增多的情况下,通讯设备的相关内部零件也随之增多,其所占用的空间也相应增大,导致通讯设备的按键的装配空间不足。
在通讯设备的按键的装配空间不足的情况下,现有技术提出通过对通讯设备的壳体进行补胶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但是实际效果不佳;另外,由于装配空间不足而造成按键套件离壳体边缘过近,使得按键套件和壳体出现干涉现象,影响按键的使用,减少按键寿命。
如图1是现有技术的按键与壳体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键6包括按键键帽61和按键裙边62,按键裙边62设置在壳体7的通槽71内,按键裙边62的顶面621设置成平直,按键裙边62的顶面621与壳体7的突出部72互相卡住,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按键裙边62离壳体7边缘过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按键裙边62与壳体7干涉现象,这样不能正常保证按键6的正常使用,进而会减少按键6的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以及电子设备,以便能够降低按键和壳体之间的互相干涉的现象,保证按键的使用,进而延长按键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键以及电子设备,能够使按键在不往壳体内部移动的情况下,就有了足够的工作空间,从而有效增加壳体内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按键键帽与按键裙边,该按键裙边设置于按键键帽的底面两侧并朝按键键帽两侧延伸,至少该按键键帽的底面一侧的按键裙边向按键键帽的底面方向弯折。
其中,该按键裙边与按键键帽的底面一侧的相连处向按键键帽的底面方向弯折。
其中,该按键裙边远离该按键键帽的远端部分的底面低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该按键裙边远离该按键键帽的远端部分的顶面高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
其中,至少按键裙边弯折位置所对应的顶面设置有表面光滑的金属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壳体以及按键,该主机包裹于该壳体内,该壳体表面设有通槽,该按键包括按键键帽和按键裙边,该按键键帽位于通槽中并突出壳体表面,该按键裙边设置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两侧并朝该按键键帽两侧延伸,同时与相应位置的该壳体底面间隙配合,至少该按键键帽的底面一侧的按键裙边向该按键键帽的底面方向弯折。
其中,该按键裙边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一侧的相连处向该按键键帽的底面方向弯折。
其中,该按键裙边远离该按键键帽的远端部分的底面低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该按键裙边远离该按键键帽的远端部分的顶面高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
其中,电子设备是移动终端或便携式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壳体以及按键,该主机包裹于该壳体内,该壳体表面设有通槽,该按键包括按键键帽和按键裙边,该按键键帽位于通槽中并突出该壳体表面,该按键裙边设置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两侧并朝该按键键帽两侧延伸,同时与相应位置的该壳体底面间隙配合,该按键裙边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低于该按键键帽的底面,形成在该按键底面的第一凹陷结构。
其中,凹陷结构的底面进一步设置第二凹陷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设置按键裙边远离按键键帽的远端部分的底面低于按键键帽的底面,以及按键裙边远离按键键帽的远端部分的顶面高于按键键帽的底面,能够使按键在不往壳体内部移动的情况下,就有了足够的工作空间,从而有效增加壳体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按键与壳体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按键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子设备实施方式中按键与壳体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实施方式中按键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3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4-脱甲氧柔红霉素的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发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