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信令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3379.3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0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葛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0 | 分类号: | H04W4/20;H04L1/16;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信令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FWT(Fixed Wireless Terminal,固定无线终端)被应用于很多需要进行信令传输的通信系统当中。例如:如图1所示,系统中的FWT可以接收传统的固定电话以及传真机等设备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中的转换成双音多频(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DTMF)信令,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双音多频信令发送给基站,基站再将双音多频信令还原为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中的服务器发送至另一台固定电话,从而使两台传统的固定电话之间实现双音多频信令的准确传输。其中,FWT在将一条语音信号转换为双音多频信令并发送给基站后,需要等待基站的反馈命令,FWT只有在接收到基站的反馈命令后,才能将下一条双音多频信令发送至基站。
FWT发送信令至基站→基站接收信令→基站将反馈命令发送至FWT,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为T,而固定电话以及传真机等设备发送的各条语音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通常情况下,T小于等于t,也就是说各条信令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大于FWT等待反馈命令的时间,例如:用户拨号144,1-4的时间间隔为200ms,4-4的时间间隔为210ms,而FWT在间隔接收、转换、发送了号码1的语音信号直至接收到基站的反馈命令这一过程所消耗的时间为110ms,也就是说,FWT在接收到下一条语音信号之前就已经接收到了反馈命令,从而FWT在接收到了下一条语音信号后并转换好双音多频信令后可以直接将双音多频信令发送至基站。
另一方面,许多设备具有自动发送语音信号功能,例如:在安防系统中,报警主机会通过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以相同的时间间隔自动发送多个的语音信号至报警中心的服务器,并且时间间隔较小,如:50ms。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设备自动发送语音信号时,由与各条语音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小,导致由语音信号转换成的各条信令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小,若采用现有的FWT处理这些语音信号,FWT在接收到基站的反馈命令之前,未发出的信令会阻塞在FWT,当FWT接收到上一信令的反馈命令时,才会向基站发出下一条信令,导致FWT发送信令所需消耗的时间较大,例如:在许多安防系统中,报警主机会通过FWT向报警中心发送用于报警的语音信号,然而由于发送信令所需消耗的时间较大,导致报警中心接到的用于报警的语音信号会延时过大甚至导致报警失败,降低了安防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信令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固定无线终端发送信令所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安防系统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信令的方法,该方法由固定无线终端执行,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反馈命令,所述反馈命令用于触发所述固定无线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双音多频信令,所述双音多频信令由所述固定无线终端根据报警主机发送的语音信号生成;
若接收到了所述基站发送的反馈命令,则确定当前存在的未发送的双音多频信令的数量;
若存在至少二条未发送的双音多频信令,则将所有未发送的双音多频信令合并成一条双音多频信令;
将合并得到的双音多频信令发送至所述基站。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信令的装置,该装置由固定无线终端执行,包括:
反馈触发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反馈命令,所述反馈命令用于触发所述固定无线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双音多频信令,所述双音多频信令由所述固定无线终端根据报警主机发送的语音信号生成;
第一信令检测模块,用于若接收到了所述基站发送的反馈命令,则确定当前存在的未发送的双音多频信令的数量;
信令合并模块,用于若存在至少二条未发送的双音多频信令,则将所有未发送的双音多频信令合并成一条双音多频信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合并得到的双音多频信令发送至所述基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3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眼镶嵌亮片围巾
- 下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胶粘剂涂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