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3136.X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琪;荆西京;路国华;张杨;吕昊;于霄;张华;薛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V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雷达 生命体 探测仪 分时 旋转 扫描 探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命探测中,经常需要监测和探测建筑物后是否有隐蔽生命体存在。但常规雷达生命探测仪,只能对一定锥体区域进行探测,如果要完成建筑物后的整个平面区域、或整个房间探测,就需要不断移动雷达生命探测仪、变换探测方位和角度,经多次探测才能完成整个平面区域或房间的探测。
但变换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探测方位和角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问题。如果变换和移动量过大、超出探测雷达波束覆盖范围,则会产生漏探区域,造成生命的漏探,使生命失去被发现、获得救援的机会,因而丧失生命;如果变换和移动量过小,则会造成重复探测、给出的生命体存在数量多于实际数量的错误信息,给后续救援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命探测时需要不断移动雷达生命探测仪、变换探测方位和角度来完成整个平面区域或房间的探测,如果变换和移动量过大、超出探测雷达波束覆盖范围,则会产生漏探区域,造成生命的漏探,使生命失去被发现、获得救援的机会,因而丧失生命;如果变换和移动量过小,则会造成重复探测、给出的生命体存在数量多于实际数量的错误信息,给后续救援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逐次偏转扫描探测方式,定角度偏转雷达生命探测仪,主要步骤包括:
根据需要探测的位置和范围,将雷达架设在墙壁的中间位置;
根据雷达的波速宽度Φ°以及探测区域的范围,确定雷达的探测区域
确定探测范围内的区域均完成探测后,在计算机上生成整个区域的生命体分布平面图。
进一步,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计算机工作后,计算机自动控制定角度水平偏转承载平台2旋转,其停止位置为0°点,此时手动调整三脚架位置,使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探测天线正对墙壁,以雷达正对墙壁记为0°起始点,左旋转偏移记为“-”偏移,右旋转偏移为“+”偏移;
雷达探测仪探测完一个Φ°区域之后,计算机自动控制承载平台2旋转Φ°,即自动变换、调整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探测偏转角度Φ°后再行探测,直至探测完整个探测范围。
进一步,根据雷达的波速宽度Φ°以及探测区域的范围,确定雷达的探测区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雷达的波速宽度Φ°以及探测区域的范围,确定雷达的第一个探测区域;
在第一探测区域探测完毕后不移动雷达,而是按照雷达的波速宽度Φ°,把雷达原地旋转Φ°后,进行第二个区域探测;
确定第N探测区域,对各个区域依次进行探测,直至探测完整个区域。
进一步,需要探测的范围为墙后±90°范围,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波速宽度Φ°小于需要探测的范围180°。
进一步,探测区域数N的划分:
进一步,探测时,+偏移探测次和“-”偏移探测次后的探测结果,在计算机上自动形成整个探测范围内的生命体平面分布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采用逐次偏转扫描探测方式、定角度偏转雷达生命探测仪,从而改变探测仪的探测方向,逐次完成整区域或房间生命体分布的探测,而不需要移动雷达探测仪。由于雷达每次的偏转角度与雷达的波束宽度相等,所以不会产生漏探区域,也不会产生重复探测的问题。因而不会产生漏探、重复探测的问题。本方法简单、可靠,易于探测作业。结果准确、可靠、便捷,同时可产生生命体分布平面图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雷达生命体探测仪分时旋转扫描探测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该方法步骤如下:
S101:安装雷达。根据需要探测的位置和范围,将雷达架设在墙壁的中间位置;
S102:确定第一探测区域。根据雷达的波速宽度Φ°以及探测区域的范围,确定雷达的第一个探测区域;
S103:确定第二探测区域。在第一探测区域探测完毕后不移动雷达,而是按照雷达的波速宽度Φ°,把雷达原地旋转Φ°后,进行第二个区域探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3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