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22354.1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8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掀盖式 电子产品 自动 闭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尤指使用于翻掀式电子产品,可使电子产品产生稳定闭合的自动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电子字典、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翻掀式电子产品,为了达到方便收纳、携带等目的,在电子产品不使用时,都会将上盖闭合于基座上,目前上盖与基座的固定方式,大多利用电子产品内所装设的转轴在上盖与基座闭合时,提供定位能力,但转轴因体积小能提供的闭合能力有限,且长时间的使用下容易造成闭合不全以及松动等问题;再者,前述电子产品在利用触控荧幕进行操作时,由于荧幕处并不具有有良好的支撑能力,因此当使用者进行触控式操作时,往往会造成晃动,除了无法准确的进行触控外,长时间使用下还会影响使用者眼睛的健康。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从事此相关行业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动闭合装置提供电子产品良好的闭合能力,并可让使用者利用触控方式操作电子产品时,电子产品不易发生晃动的情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其包含有电子产品以及闭合装置,其中:
该电子产品设置有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上方设置有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一端枢接于第一本体形成有第一枢接处;
该闭合装置设置有限位件、连动件以及弹性元件,限位件安装于第一本体,限位件横向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位于第一枢接处的下方侧,限位槽靠近第一枢接处的侧方形成有定位段,于远离第一枢接处的侧方形成有反推段,而连动件两端分别设置有枢接端以及滑动端,枢接端枢接于第二本体形成有第二枢接处,滑动端位于限位槽内形成有滑动点,而弹性元件设置于限位槽一侧靠近反推段处;当电子产品的第二本体依第一枢接处朝向靠近第一本体方向闭合,使第二本体带动连动件的滑动端于限位槽内朝向反推段位移,并推动弹性元件位移产生弹性复位能力,而于第二枢接处低于第一枢接处与滑动点所形成的直线后,弹性元件弹性复位能力推动连动件,让第二本体产生向下闭合的旋转力。
所述的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其中,该第二本体于靠近第一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具有固定于第二本体的固定部,固定部一侧延伸有枢接部,枢接部上设置有枢轴,而连动件的枢接端枢接于枢轴。
所述的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其中,该连动件的滑动端枢接有滑块,滑块位于限位槽内。
所述的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其中,该连动件的滑动端末端弯折有抵持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自动闭合装置提供电子产品良好的闭合能力,并可让使用者利用触控方式操作电子产品时,电子产品不易发生晃动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开启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闭合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闭合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闭合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开启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开启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电子产品;11-第一本体;12-第二本体;13-定位件;131-固定部;132-枢接部;133-枢轴;14-枢接件;2-闭合装置;21-限位件;211-限位槽;212-定位段;213-反推段;22-连动件;221-枢接端;222-滑动端;223-滑块;224-抵持部;23-弹性元件;P1-第一枢接处;P2-第二枢接处;P3-滑动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含有电子产品1以及闭合装置2,其中:
该电子产品1设置有第一本体11,第一本体11两侧设置有枢接件14,第一本体11上方设置有第二本体12,第二本体12一端的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本体11的枢接件14形成有第一枢接处P1,而第二本体12于靠近第一本体11的表面设置有定位件13,定位件13具有固定于第二本体12的固定部131,固定部131一侧延伸有枢接部132,枢接部132上设置有枢轴1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2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奈替尼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透镜驱动单元和包括该透镜驱动单元的光学拾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