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2053.9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艾志久;张勇;刘林;武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8;C10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污泥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田采油站、原油中转站、炼油厂的含油污泥处理池。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广泛产生于炼油、采油等行业,为了避免油质的浪费,往往需要对含油污泥中的油质提取利用。中国专利CN2639298Y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处理池,污泥处理池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加热区域和搅拌区域,加热区域和搅拌区域之间设有过滤网,在加热区域旁的污泥处理池上设有进料口;搅拌区域旁的污泥处理池上设有出料口。该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含油污泥和水经进料口进入加热区域,加热区域为含油污泥和水加热从而提高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含油污泥和水成油泥混合物经过滤网过滤和搅拌区域搅拌打碎,经搅拌区域搅拌打碎后的油泥混合物送往下一级过滤设备中继续过滤。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在于:含油污泥在最初进入加热区域时,含油污泥中的油泥颗粒体积比较大,此时对油泥颗粒进行加热,只能使油泥颗粒表面的油质溶解于水中,油泥颗粒内部的油质仍不能与水充分溶解,而大的油泥颗粒会被挡在过滤网前方的污泥处理池内,最终导致油泥混合物的过滤效果不好,油质回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油泥颗粒体积大而造成其内部的油质不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的问题,特提出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池,是由池体、搅拌器、加热装置、悬挂梁、热水总出管、热水总进管、后连接支管、前连接支管和管板组成,其结构特征是:在池体内从前往后方向依次设置有搅拌区域、加热区域、储料间隙和过滤物收集区域;在搅拌区域内安装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打碎搅拌的搅拌器,搅拌器安装在搅拌器支架上,搅拌器支架的两端用螺母固定在池体上;在加热区域内安装有用于油泥混合物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池体上的换热架,在换热架前端设置有热水总出管,换热架后端设置有热水总进管,在热水总出管与热水总进管之间安装有8~14根换热管;在加热区域与过滤物收集区域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在加热区域与过滤网之间设置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沉淀的储料间隙,在过滤网下端设置有滑槽,便于过滤网拆卸装配。
上述搅拌器是采用浆式搅拌器、或涡轮式搅拌器、或螺旋式搅拌器的一种,搅拌器的数量为2个。
上述加热装置中设置的换热架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设置的悬挂梁,在悬挂梁下方对应固连管板,悬挂梁沿池体宽度方向的两端用螺母固定连接在池体上;热水总出管和热水总进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沿池体宽度方向延伸,热水总进管上连通沿池体深度方向延伸的后连接支管,热水总出管上连通沿池体深度方向延伸的前连接支管;后连接支管与对应的前连接支管之间并列连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换热管;管板上设置有换热管穿越的固定孔,相邻换热管的横纵间隔距离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油泥混合物由进料口进入池体内,先由搅拌区域的搅拌器对其进行搅拌打碎,把油泥混合物中的油泥颗粒打碎成易于加热和过滤的油泥水,然后加热区域对油泥水进行加热。由于含油污泥的油泥颗粒已经被打碎,所以原有大体积油泥颗粒内部的油质也可以很好的在水中溶解,在水中溶解的油质和小油泥颗粒再由过滤网进行过滤,提高了油质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含油污泥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含油污泥处理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处理池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处理池中加热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本处理池中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 搅拌区域;2. 加热区域;3. 过滤网;4. 搅拌器;5. 加热装置;6. 储料间隙;7. 池体;8. 过滤物收集区域;9. 滑槽;10. 搅拌器支架;11. 悬挂梁;12. 热水总出管;13. 热水总进管;14. 换热管;15. 后连接支管;16. 管板;17. 换热架;18. 前连接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2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发酵超多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钥匙自动分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