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1951.2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蜜霞;蔡新霞;徐声伟;林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神经 信号 检测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行业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早期严重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孕产期疾病的危害范围和程度有了明显下降,而包括神经性疾病在内的各种慢性病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动物体内神经信息的相互传递和整合通常是通过若干动作电位组成的放电序列来实现的,因而神经信号检测记录技术就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无线方式的神经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植入动物大脑的微电极阵列获取到神经信号,通过线缆将信号传输给动物附近的神经信号放大器,神经信号放大器再将信号经过神经信号采集处理器传输给PC机,神经信号放大器和神经信号采集处理器为一般型仪器,体积较大。这种情况下极大地限定了动物的活动范围,阻碍了在自然理想条件下动物的原始行为,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反映神经信号是如何对动物各种行为进行反应和支配的。而且实验过程中,动物会经常咬传输线缆,甚至咬断,严重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以能够更为方便地采集在自然理想条件下动物的原始行为的神经信号。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包括:信号放大器,用于对输入的初始神经信号进行放大;带通滤波器,与信号放大器相连接,用于滤除初始神经信号中除神经信号之外的噪声;A/D采集模块;与带通滤波器相连接,用于对带通滤波器输出的神经信号进行取样和A/D转换;无线发送模块;与A/D采集模块相连接,用于将进行A/D转换后的神经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以及电源模块,与的微弱信号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模拟信号多路复用器、A/D采集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相连接,用于为其提供能量。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采用无线发送模块传送神经信号,避免了对动物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能够更好的反映神经信号是如何对动物各种行为进行反应和支配,同时避免了动物咬断线缆;
(2)本发明中,将神经信号采集、放大、处理及无线发送集成在单个芯片上,使动物能够自由活动,减少在动物神经信号采集过程中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实验中的动物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更加接近自然,进而获得较好的神经信号;
(3)本发明中,通过模拟信号多路复用器和A/D转换模块,实现了多路信号的同时采集和传输,大大降低了A/D采集资源,减小了芯片尺寸,并从根本上降低了芯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无线方式的神经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中模拟信号多路复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中SAR-AD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中无线发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且在附图中,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应了解,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的值。
为便于理解,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进行编号:
1-无线神经信号检测芯片; 2-植入式神经微电极阵列;
3-接收器;
100-高精度微弱信号放大器; 200-带通滤波器;
300-模拟信号多路复用器; 400-A/D采集模块;
500-无线发送模块; 600-电源模块;
310-控制器; 320-多路开关;
410-开关电容采样/保持电路; 420-全差分动态比较器;
430-数模转换器; 440-逐次逼近逻辑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1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气式电缆冷却器
- 下一篇:作为润滑剂添加剂的芳族酰亚胺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