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1370.9 | 申请日: | 201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民;宋向军;魏振华;陈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曲显荣 |
地址: | 26400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象拔蚌 室内 工厂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属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象拔蚌(Panopea abrupta),种名高雅海神蛤,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大型底栖贝类,主要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亚的西部沿海,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华盛顿州普捷湾内海水域。我国每年需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约2000吨象拔蚌,价值1-1.5亿美元,目前国内售价每公斤400-500元,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象拔蚌的养殖得到养殖业内的重视,目前象拔蚌的主要养殖方式是在自然海区采用底播法和pvc管护养法的方式,由于象拔蚌的耐受温度为0-20℃,所以很难找到完全适合养殖的海区,导致成活率很低,生长相当缓慢,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上市规格,投资方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近几年象拔蚌的养殖出现了停滞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使象拔蚌养殖摆脱粗放的滩涂养殖模式,提供一种可操控的工厂化室内养殖方法,达到规模化生产,提高养殖象拔蚌经济效益之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采用水泥养殖池,使用自然海水,养殖池内水深60-90cm,在养殖池底均匀布置散气石,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使用深井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或者采用循环水系统养殖,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通过调整充气管路内气体流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在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使养成载体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持30-40cm的距离;
2)、投放象拔蚌苗种:
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刷干净。
将壳长7-10mm的健康象拔蚌苗种,按照500- 1000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载体底板的筛绢上面,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3mm,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
3)、投喂饵料:
每天投喂2-6次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象拔蚌摄食情况和水质情况而定,使饲料颗粒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通过调节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气量,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浮的饲料颗粒的时间;
4)、换水和清洗养殖池
每天换水两次,分别在投喂饲料6个小时后进行,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部排干,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并将其排出养殖池外,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所需深度;
5)、疏散分苗:
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每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的象拔蚌苗种密度,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70%。使每个养殖池里面的象拔蚌苗种大小基本一致,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筛绢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为准,以增大透气量。
所述象拔蚌生长最适宜的养殖水温度为15-18℃。
所述养成载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底板1为正方形形状,四周设有10cm高的边框2,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3cm的圆孔,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3,底板背部四角设有支腿4,可将养成载体摆放于养殖池内,使底板与养殖池底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述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为鲍鱼或海参专用配合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法室内养殖象拔蚌,投入成本低,象拔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缩短为18-22个月,个体重量达500g-1000g,单位面积产量可达到10kg∕㎡以上。可实现规模化生产,适合大面积养殖推广,提高了商品象拔蚌的品质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成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边框,3、筛绢,4、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步骤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是在建筑面积1000㎡的养殖车间内,设有24个6m*6m的水泥养殖池,养成面积约为768㎡,选用的象拔蚌苗种壳长范围为8-10mm,投放象拔蚌苗 36万粒 ,养殖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1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