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肥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0076.6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葛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养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溶肥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主要运用多效唑、缩节胺、乙烯利等化控物质或使用硅钾元素对作物进行调节。前者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矮化植株、控制株型从而达到矮壮抗倒的目的,但是,这类物质如果使用不当,会抑制作物分蘖和孕穗,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后者主要是通过营养元素调节植物形态和生理,健壮植株,达到防倒的目的,但是不能控制植株高度,如果遇到营养过剩或者灾害气候,作物也会倒伏。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溶肥料,既能缩短植株节间长度,控制株高,又能促使茎秆粗壮,弹性增加,根系发达,很大程度上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从而使作物增产优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水溶肥料,具有复合营养,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作物壮秆抗倒的功效,能加固植物细胞壁,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促使作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减少病虫侵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溶肥料,包括有以下组份(按质量百分比):
黄腐植酸钾0.8~8.4%;
磷酸二氢钾3.8~12.5%;
硅酸钠1.9~9.8%;
氯化钾1.8~12.6%;
氯化钙0.8~3.6%;
硫酸铜0.025~0.115%;
硼酸0.05~0.29%;
硫酸锌0.06~0.28%;
硫酸锰0.03~0.18%;
水56.5~7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由于采用了组份黄腐植酸钾,硅酸钠,氯化钾和氯化钙,因此具有下列优点:
①作物吸收硅后,在体内形成硅化细胞,参与细胞壁的组成,使茎秆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帮助分蘖和孕穗,促使作物茎秆挺直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
②硅与植物体内的果胶酸、多糖醛酸等有较高亲和力,形成稳定的、溶解度低的硅酸复合物沉积在木质化的细胞壁上,与木质素一同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加强植物抵御病虫入侵的能力。
③禾本科作物茎秆中较多的氯可使作物基部茎节缩短,基部茎节新皮层的纤维化程度提高,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
④作物吸收的钙与果胶酸结合生成果胶酸钙固定在新生组织的细胞壁中,稳定细胞壁的结构,加固植物结构。钙对植株挺立和茎秆硬度起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水溶肥料,包括有以下组份(按质量百分比):
黄腐植酸钾8.4%;
磷酸二氢钾12.5%;
硅酸钠5.535%;
氯化钾12.6%;
氯化钙3.6%;
硫酸铜0.115%;
硼酸0.29%;
硫酸锌0.28%;
硫酸锰0.18%;
水56.5%;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施例可使茎秆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帮助分蘖和孕穗,促使作物茎秆挺直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加强植物抵御病虫入侵的能力;使作物基部茎节缩短,基部茎节新皮层的纤维化程度提高,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稳定细胞壁的结构,加固植物结构。
实施例二
一种水溶肥料,包括有以下组份(按质量百分比):
黄腐植酸钾0.8%;
磷酸二氢钾10.2%;
硅酸钠1.9%;
氯化钾10.635%;
氯化钙0.8%;
硫酸铜0.025%;
硼酸0.05%;
硫酸锌0.06%;
硫酸锰0.03%;
水75.5%;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施例可使茎秆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帮助分蘖和孕穗,促使作物茎秆挺直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加强植物抵御病虫入侵的能力;使作物基部茎节缩短,基部茎节新皮层的纤维化程度提高,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稳定细胞壁的结构,加固植物结构。
实施例三
一种水溶肥料,包括有以下组份(按质量百分比):
黄腐植酸钾5.6%;
磷酸二氢钾3.8%;
硅酸钠7.8%;
氯化钾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养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养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0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