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氰、镍、氟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18848.2 | 申请日: | 201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郑展望;胡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含氰、镍、氟的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硫酰氟制冷剂及含氰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多种污水,这些污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部分污水还含有镍重金属及剧毒氰化钠,COD浓度较高平均在2500-3000左右。由于污水中存在上述重金属以及剧毒的氰化物,微生物无法在这些污水中生存,因此现有的基于微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技术无法适应上述工业污水、废水,在应用基于微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上述工业污水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瘫痪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基于微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技术无法处理含氰、镍、氟的工业污水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处理上述含氰、镍、氟的工业污水的基于微生物降解的新型污水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含氰、镍、氟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在含氰废水中依次加入HCl进行酸解,加入NaClO进行破氰;
b.将含镍废水经4寸CA纳滤膜处理;
c.在高硫酰氟废水中加入石灰乳和PAC,沉淀后过滤;
d.将上述步骤a、b、c处理后所得废水进行混合后通入调节池,向混合废水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处理;
e.将步骤d曝气处理后所得废水通入混凝反应池,并加入石灰乳和PAC进行混凝反应;
f.将步骤e混凝反应后所得废水通入初沉池进行沉淀处理,将沉淀处理后所得废水通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微生物降解处理;
g.将步骤f降解处理后所得废水通入二沉池,并加入PAM进行二次沉淀,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即可向外界排放。
作为优选,步骤a中HCl的浓度为37%wt,控制酸解时含氰废水的pH值为1-2,酸解的时间为30min-3h。
作为优选,步骤a中NaClO的浓度为10-15%wt,每吨含氰废水中加入10L该浓度的NaClO。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石灰乳的浓度15-25%wt,控制高硫酰氟废水的pH值为8.8-9.3,每吨高硫酰氟废水中加入4-5kg PAC。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e中石灰乳的浓度为15-25%wt,控制废水中的pH值为8.8-9.3,每吨废水中加入4-5kg PAC。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f中微生物降解处理包括厌氧阶段、缺氧阶段、好氧阶段,其中,厌氧阶段使用的微生物为嗜盐的厌氧菌,缺氧阶段使用的微生物位为嗜盐的缺氧菌,好氧阶段使用的微生物为嗜盐的好氧菌。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g中每吨废水中加入5gPAM。
作为优选,还包括将步骤c沉淀所得固体沉淀物、步骤e混凝后所得固体沉淀物、步骤f沉淀后所得固体沉淀物、步骤g二次沉淀后所得固体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进行进一步沉淀,使用板框压滤机对污泥浓缩池中沉淀所得固体沉淀物进行压滤得到干泥的步骤。
作为优选,还包括将步骤g二次沉淀后所得固体沉淀物回流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微生物降解的步骤。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CA纳滤膜是指材质为醋酸纤维素的纳滤膜,PAC为聚合氯化铝,PAM为聚丙烯酰胺。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有针对性地去除废水中所含氰、镍、氟等杂质,解除了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利用预处理后废水的pH值不同的特性,将3种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混合,获得的废水pH值在6-8之间,因此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的含量。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将含有氰、镍、氟,以及各种有机物质的工业废水净化成为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符合环保要求的可排放废水。
此外,由于将微生物降解处理阶段分为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在厌氧段和缺氧段中,曝气量会大大减少,减少了曝气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较现有技术节省逾8%的电能,更加地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含氰、镍、氟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含氰、镍、氟污水处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含氰、镍、氟污水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在含氰废水中依次加入HCl进行酸解,加入NaClO进行破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8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类有机蔬菜专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塑胶软管收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