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热熔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18783.1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6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式土木建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渝北区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常温下固体进行连续加热融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热熔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高粘度物质输送、高温物质喷涂或者高温物质灌注,是一种首先对原料进行加热,使其熔化之后,再通过管路将熔融态的原料输送至喷涂设备或者灌注设备上进行喷涂或者灌注作业的方法。下面以非固化沥青为例,对高温物质喷涂或者高温物质灌注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描述。
非固化沥青是一种防水性能较为优良的防水材料,一般情况下,非固化沥青以块状形态保存,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加热使其熔化,然后将熔化后的非固化沥青通过喷涂设备喷涂于建筑物上,用于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
现有技术中,对非固化沥青(下面简称为沥青)的加热采取集中加热的方式进行,即在每一次的喷涂作业前,依据沥青的使用量将一定量的沥青放置于加热设备中,加热设备一次性对全部非固化沥青进行加热使其融化,然后再通过管路系统将加热设备中的沥青输送至喷涂设备处待用。
上述的非固化沥青一次性加热的方法具有如下缺陷:
1、沥青的使用温度不可控,由于沥青喷涂消耗的时间较长,而沥青又是一次性加热,因此,沥青的温度会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以保证其使用至最后时,还能够保持熔融状态。在喷涂作业进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沥青温度逐渐降低,在没有额外的热量补充情况下,沥青使用时的温度不可控制,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
2、容易造成管路堵塞,沥青从加热设备通过管路系统输送至喷涂装置的过程中,加热设备、输送管路以及喷涂装置之间的温差较大,其中,加热设备温度最高,喷涂装置温度最低。沥青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遇冷时,非常容易粘附于管路或者喷涂装置的内壁上并固化,从而引起管路堵塞。
上述沥青加热输送所具有的原料使用温度不可控以及管路容易堵塞的问题,也是高温物质喷涂或者高温物质灌注作业的通病。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高温物质喷涂或者高温物质灌注中存在的原料使用温度不可控以及管路容易堵塞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连续热熔输送装置,该连续热熔输送装置能够解决高温物质喷涂或者高温物质灌注中存在的原料使用温度不可控以及管路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热熔输送装置,用于对热熔原料进行加热融化,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
对所述热熔原料进行剪切的切碎组件;
容置所述热熔原料并对其进行加热融化的热熔箱;
与所述热熔箱相连通用于输送热熔后的所述热熔原料的输送系统;
对所述输送系统的管路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组件。
优选地,所述切碎组件为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滚筒,两个所述滚筒的外侧面设置有剪切配合的切割刀片,并且两个所述滚筒的中心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切碎组件还包括驱动所述滚筒组件转动的链条组,所述链条组包括驱动链轮、链条和电机,两个所述滚筒的同侧分别安装有所述驱动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驱动链轮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链条转动。
优选地,所述辅助加热组件为导热油加热系统,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对油液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器和用于油液流通的油管系统,所述油管系统包括对油液提供循环力的循环泵以及与所述循环泵相连通的油管,所述油管围绕于所述输送系统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热熔箱外侧设置有保温组件。
优选地,所述输送系统的原料出口处设置有对所述热熔原料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的一端与所述原料出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另一端安装有输出接头。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二级储料箱,所述热熔箱通过所述二级储料箱与所述输送系统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二级储料箱上还设置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管组件。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底架的上面设置有所述机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热熔输送装置,用于对热熔原料进行加热融化,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对热熔原料进行剪切的切碎组件;容置热熔原料并对其进行加热融化的热熔箱;与热熔箱相连通用于输送热熔后的热熔原料的输送系统;对输送系统的管路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式土木建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式土木建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8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倒置式平屋面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柔性膜材储气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