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显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18536.1 | 申请日: | 201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沈翠凤;裴玉兵;陈中;陈冲;李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R13/00 | 分类号: | G01R13/00;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 地址: | 22405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池电量 显示 系统 | ||
1.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驱动模块(1)、单元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模块(2)、光电耦合模块(3),以及主机控制显示模块(4);所述单元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模块(2)包括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所述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分别与电动汽车电池组中N个单元电池对应连接,N为自然数;其中:所述主机控制显示模块(4)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源驱动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控制显示模块(4)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光电耦合模块(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驱动模块(1)的输出端分别与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模块(3)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模块(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模块(3)的第二输出端与主机控制显示模块(4)的数据输入端连接;
所述主机控制显示模块(4)包括一个主控单片机和一个LCD显示屏;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显示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所述主控单片机发送控制命令至电源驱动模块(1),驱动电动汽车电池组中的N个单元电池为相应的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提供电源;
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有电后,实时检测与其相对应的单元电池的电压、温度信息;
所述主控单片机通过光电耦合模块(3)向各电池测量控制电路发送巡查信息,所述巡查信息包括一个地址码;
各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收到巡查信息后,将收到的地址码与本身地址码比较,当结果一致时,再通过光电耦合模块(3)将检测到的本单元电池的电压、温度信息传送到主控单片机;
主控单片机将收到的单元电池的电压、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电池电量信息发送至LCD显示屏进行显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驱动模块(1)包括N个光电耦合器以及第一电阻R1,其中主机控制显示模块(4)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依次串接所述N个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后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第一单元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N个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N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电池测量控制电路模块(2)中的每个电池测量控制电路均由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具体包括单片机、第ⅰ电阻R101、第ⅱ电阻R102、第ⅲ电阻R013、热敏电阻R104、第ⅴ电阻R105、第ⅵ电阻R106、第ⅶ电阻R107,三极管Q101,稳压管Z101,电容C101;其中:
所述第ⅰ电阻R101的一端分别接单元电池的电源正极、三极管Q101的集电极、第ⅲ电阻R103的一端,第ⅰ电阻R101的另一端接电源驱动模块(1)中对应的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后,分别与三极管Q101的基极、稳压管Z10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0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101的一端、第ⅱ电阻R102的一端、单片机的电源正极、第ⅵ电阻R106的一端、第ⅶ电阻R107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ⅲ电阻R10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ⅴ电阻R105的一端、单片机的第一模数转换端口连接,所述第ⅱ电阻R102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104的一端、单片机的第二模数转换端口连接;
所述第ⅶ电阻R107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耦合模块(3)中的第一输出端、单片机的数据接收端口连接;第ⅵ电阻R106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耦合模块(3)中的第二输入端、单片机的数据发送端口连接;
所述稳压管Z101的另一端、电容C101的另一端、热敏电阻R104的另一端、第ⅴ电阻R105的另一端、单片机的电源负极分别与电源电池的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85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