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梁高度调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7890.2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佟飞;王忠良;梁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田和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调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的高度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桥梁的上部结构多采用预架设的方式进行制作,在其他地点预先将箱梁浇筑出来,然后利用大型起重设备将其放置在盖梁上,但是在某些环境复杂、空间狭小的地段进行施工时,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施工,因此只能采取直接在盖梁上方搭建支架,并在支架上进行箱梁浇筑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箱梁与盖梁之间会存在一个高度差,在箱梁制作完成后需要将箱梁平稳、快速地落到盖梁上。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箱梁的高度调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能够平稳、快速地让箱梁落到盖梁上的箱梁高度调整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箱梁高度调整结构,包括箱梁1,在箱梁1长度方向两端的下方设置有盖梁2,在盖梁2与箱梁1之间设置有高度调整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整结构3包括四组对称设置且纵向叠摞放置的多个垫墩4,在垫墩4的上方设置有与其横截面相配的垫板5,内侧的两组垫墩4的高度小于外侧的两组垫墩4,且在内侧两组垫墩4的上部还设置有两个千斤顶6。
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垫墩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螺纹连接在垫墩4上的法兰盘上。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箱梁高度调整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现有的箱梁施工工艺很难再环境复杂、空间狭小的地段或位置进行吊装的问题,设计出能够让浇筑完成后的箱梁改变高度,并落在盖梁上,让盖梁为箱梁提供支撑的高度调整结构,并且这种高度调整结构的操作简单易行,箱梁的下降过程平稳快速,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箱梁高度调整结构,包括箱梁1,在箱梁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箱梁1的下方设置有盖梁2,在盖梁2和箱梁1之间设置有高度调整结构3,这个高度调整结构3包括四组对称设置且纵向叠摞放置的多个垫墩4,在垫墩4的上方设置有横截面与其相配的垫板5,并且位于内侧的两组垫墩4的高度要小于外侧的两组垫墩4,在内侧两组垫墩4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千斤顶6,在垫墩4纵向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法兰盘,为了让垫墩4与垫墩4之间的结合力更强,相邻的两个垫墩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箱梁高度调整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在盖梁2上方搭设支架,并在支架上进行箱梁1的浇筑,当箱梁1加工完成后,将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度调整结构3放置在箱梁1与盖梁2之间,根据二者之间的高度差来决定放置多少个垫墩4,当剩余的高度差不足一个垫墩4时,在空隙内插入多个垫板5进行调整,直至垫板5与箱梁1的底面相接触。而位于内侧的两组垫墩4上方的千斤顶6顶出,其端头也同样与箱梁1的底面接触。准备工作完成。
撤去支架,箱梁1的重量完全落在高度调整结构3上(以下动作箱梁1两端的高度调整结构3同时进行),抬升千斤顶6,让内侧的两组垫墩4承承载箱梁1的重量,撤去外侧两组垫墩4中的一对垫墩4,然后让千斤顶6的端部回收,直至箱梁1的底面重新与外侧的两组垫墩4的上端面接触,让外侧的两组垫墩4承载箱梁1的重量,撤去内侧两组垫墩4中的一对垫墩4,然后让千斤顶6的端部顶出,直至千斤顶6的工作端重新与箱梁1的底面接触,让千斤顶6承载箱梁1的重量,反复进行上述动作,让箱梁1平稳地降低高度,当箱梁1的降低至与设置在盖梁2上端支座接触后,箱梁1由支座支撑,撤去千斤顶6和余下的垫墩4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