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液隔离式毛细管粘度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4300.0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万桂怡;崔建军;孙晓明;吴明海;刘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8 | 分类号: | G01N1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毛细管粘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液隔离式毛细管粘度计。
背景技术
粘度测量在许多工业部门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在石油、化工、医学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应用粘度计可以监测合成反应生成物的粘度,自动控制反应终点,某些食品和药物等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各种石油制品和油漆的品质检验等,都需要进行粘度测量,在医学中测量血液及生物液体的粘度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常用的粘度测量有毛细管粘度计(如奥氏粘度计),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粘度,采用是比较法(分时比较)。用这种方法测量粘度时,每次测量的条件很难保证相同,所以精度比较低,受温度影响大,操作步骤繁琐,难于实现自动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液隔离式毛细管粘度计,本发明采用两个毛细管串联中间设置一个液-液隔离器(这是保证同时测量的关键)同时测量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测量精度低的问题并可以实现自动在线测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液隔离式毛细管粘度计,包括样品瓶、溶剂瓶、液-液隔离器、毛细管Ⅰ、毛细管Ⅱ、气囊式气动泵、控制系统、气动系统,其中,毛细管Ⅰ、液-液隔离器和毛细管Ⅱ依次管路连接,毛细管Ⅰ的另一端与气囊式气动泵连接;在液-液隔离器和毛细管Ⅱ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支路,样品瓶和溶剂瓶分别与支路管路连接;
所述毛细管Ⅰ、毛细管Ⅱ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通过放大电路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
所述支路与毛细管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气动阀门;
所述毛细管Ⅰ和液-液隔离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开关电磁阀;
所述毛细管Ⅱ和气动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开关电磁阀;
所述液-液隔离器两端的霍尔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
所述支路上设有开关电磁阀;
所述样品瓶与支路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弹性气囊式气动泵,弹性气囊式气动泵两侧的管路上各设有一个单向阀;
所述溶剂瓶与支路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弹性气囊式气动泵,弹性气囊式气动泵两侧的管路上各设有一个单向阀;
所述气囊式气动泵、弹性气囊式气动泵均通过换向电磁阀与气动系统连接;
所述开关电磁阀和换向电磁阀均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
所述液-液隔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各设有一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壳体的一侧设有参比液体进出口,另一侧设有样品液体进出口;壳体内设有柔性隔膜,柔性隔膜中段设有圆片形磁铁。见图3。
所述壳体由通过螺栓连接的左右两部分构成,进一步地,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所述气囊式气动泵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储液腔,空腔内设有气囊(把气体和液体隔离开),壳体上端设有充气口,充气口与空腔上端连通,壳体的下端设有液体出入口。
所述壳体由通过螺栓连接的上下两部分构成。
所述弹性气囊式气动泵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储液腔,空腔内设有弹性气囊,壳体上端设有充气口,充气口与弹性气囊连通,壳体的下端设有液体出入口。弹性气囊式气动泵与气囊式气动泵结构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弹性气囊式气动泵的气囊具有弹性,当气囊内气体压力不大时,可以自行收缩。
所述壳体由通过螺栓连接的上下两部分构成。
所述支路上还设有注液口,注液口处设有单向阀。
所述控制系统、气动系统均是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对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实现的,本发明对此无改进之处,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把两个毛细管串联在一起中间设置一个液-液隔离器,使溶剂液体和样品液体以相同的流速在管路中流动(但不流过压差传感器),同时又不能相混。两个压差传感器分别接在两个毛细管的两端,当两种液体流过两个毛细管时,分别在两个毛细管两端产生压降,由压差传感器测量两个毛细管两端的压力差(压差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送A/D转换器再送入微处理器中,A/D转换器、微处理器是控制系统中的常规部件),再依据泊肃叶定律(P=KQη),并根据两个毛细管中Q(体积流速)相同,可以推得公式:
ηr=(1/K)(P2/P1);
其中:ηr为相对粘度,P1为参比毛细管两端的压差,P2为样品毛细管两端的压差,K为毛细管的几何常数。
微处理器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对粘度。公式推导如下:
根据泊肃叶定律:(P=KQ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4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