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基酪醇在防治肥胖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2978.5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5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康;冯智辉;龙建纲;邹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05 | 分类号: | A61K31/05;A61P3/04;A61P1/16;A61P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防治 肥胖 发生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学和医药学领域,特别涉及羟基酪醇在防治肥胖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是人类目前面临最容易被忽视,但是发病率却在急速上升的一种疾病。它主要表现在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和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的积累过度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肥胖症的发生能够导致多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发生比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社交障碍等。同时肥胖症是最主要的可预防性致死因素之一。大量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表明肥胖的致死率随着肥胖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美国每年因为肥胖症而增加的死亡人数在111,999到365,000之间。肥胖症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其中严重肥胖症使得男性预期寿命减少20年,女性减少5年。
肥胖症的定义在不断变化,目前肥胖症最常用的测定的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之一就是一个人的体重指数(BMI),BMI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2(m)。国际生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名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个省市、地区人群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24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人的BMI标准,BMI=24是中国人超重的界限,BMI=28是肥胖的界限。1982年,中国人口的7%被认定为超重,到2006年,这一比例升至15%,一项2010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
目前,肥胖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过量的能量摄入和静止型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症的主要原因。而针对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饮食控制能在短期内使体重明显下降,但之后如何维持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常需要长期保持体育锻炼同时配合饮食限制的生活方式,调查发现只有20%的人能够长期保持体重不反弹,因此新的治疗肥胖的方法是目前研究者努力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治疗肥胖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羟基酪醇在防治肥胖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摄入有效的天然营养素-羟基酪醇,促进机体功能,增加脂肪燃烧和消耗,在不影响食物摄入的情况下来完成减肥的目的。
羟基酪醇是来源于橄榄提取物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卓越的抗氧化作用,对骨骼生长发育和心血管功能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癌症如肺癌、乳腺癌、子宫癌和前列腺癌等具有良好的促进治疗的效果,属疗效高、安全、精简的药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羟基酪醇在防治肥胖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羟基酪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发生的抑制作用,所述的羟基酪醇结构式为
羟基酪醇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代谢紊乱。
羟基酪醇能够有效抑制肥胖引起的脂肪肝的发生。
羟基酪醇能够抑制体重的增加、降低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的积累。
羟基酪醇能够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自由脂肪酸含量以及饥饿状态下胰岛素的含量。
羟基酪醇能够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重量增加,同时降低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
本发明的优点:羟基酪醇是来源于橄榄的天然营养素,对身体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在食用羟基酪醇的同时不需要进行饮食限制,对于维持身体和心里的健康都有良好效果。羟基酪醇的应用具有广泛应用的市场前景,能够为肥胖的治疗和预防开辟了一条新的医药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羟基酪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体重增加的抑制作用。其中:横坐标为羟基酪醇的摄入浓度,纵坐标为老鼠的体重。
图2是羟基酪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组织增加的抑制作用。图2A是对附睾脂肪的抑制作用,图2B是对肾周脂肪的抑制作用。其中:横坐标为羟基酪醇的摄入浓度,纵坐标为老鼠脂肪组织的重量。
图3是羟基酪醇对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坐标图。其中:横坐标为羟基酪醇的摄入浓度,纵坐标为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图4是羟基酪醇对血清中自由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坐标图。其中:横坐标为羟基酪醇的摄入浓度,纵坐标为血清中自由脂肪酸的含量。
图5是羟基酪醇对血清中胰岛素含量的影响坐标图。其中:横坐标为羟基酪醇的摄入浓度,纵坐标为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
图6是羟基酪醇对肝脏重量的影响坐标图。其中:横坐标为羟基酪醇的摄入浓度,纵坐标为老鼠肝脏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2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