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9646.1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龙;孙浩;陆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5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质池 酯化 水处理 系统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均质池处理装置的污泥沉降池为长方形、平底池,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发现污泥的沉降后,排污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有效地对四边池中的污泥进行循环,且出水中含泥现象严重,影响酯化水进厌氧后的效果,排泥处理过程中污泥的沉降也很不均匀,处理用的药剂使用量不稳定,出水混浊,均质池酸化的效果基本失效,酯化水中COD数值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而且池子底部的污泥也难于回流,部分的污泥积聚在水池的多个死角区,无法及时通过螺杆泵循环排出,生产时间一长就影响了污泥的沉降,使得出水COD数值升高,污水处理过程的生产稳定性和稳控平稳性下降,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有效提高均化酯化水的出水水质、有效降低酯化水COD指标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还包括储量桶、上部自吸排管、下部均衡吸入排管、离心泵、控制阀和循环管道,所述储量桶高度小于均质池;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中一个管口插入至均质池底、另一个管口通过下部均衡吸入排管连接储量桶;所述循环管道一端连通储量桶、另一端连通均质池;所述离心泵和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道上;所述储量桶上设有进水管;
作为优选:
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和下部均衡吸入排管为相互配合的多根;上部自吸排管的插入均质池的管口靠近均质池的其中一个侧壁,循环管道与均质池连通口靠近均质池的另一个侧壁;在上部自吸排管或下部均衡吸入排管上还设有调节阀;当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部自吸排管对应的区域污泥较少时,可以通过调节阀关小该上部自吸排管的流量,而对于污泥的区域可以加大流量;
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插入均质池的管口周身设有吸入孔;这样可以有效增大吸入面积;
所述储量桶上设有溢流管或者液位计;在储量桶中注入水过量时水可从溢流管中流出;如采用液位计则可更直观地监视储量桶中的水位使之不溢出。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它采用均质池来降低酯化水COD指标,其特征是在均质过程中对酯化水进行循环操作;所述循环操作包括初始吸入步骤和循环步骤;在初始吸入步骤中,首先在储量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通过离心泵将水打入均质池使储量桶内产生负压;均质池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入上部自吸排管,再经下部均衡吸入排管后流入储量桶;在所述循环步骤中,离心泵不停地将储量桶输送至均质池并通过控制阀调节输送量的大小,上部自吸排管则不停地将均质池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吸入储量桶;
作为优选:
所述上部自吸排管为多根,并通过调节阀来控制上部自吸排管吸入量的大小,实现均质池底部不同区域污泥吸入量的调节。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使池子的均化效果更加均匀,停留时间有所增加。改造后的新系统便于生产操作,生产操作方便、简单,可人为干预或控制需要的排泥量和循环量,对有效降低酯化水COD指标效果明显。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有益效果是:
1、有效提高均化酯化水的出水水质,降低酯化水的出水COD指标;
2、能将沉降后的污泥及时有效进行自循环,减少污泥的流失;能稳定污水处理总系统的运行性,减少系统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率;
3、改造在原设备上,采用材料少,投入资金小;体现节能环保,污泥的有效循环,解决了生化泥的购买量;
4、能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酯化水、化工原水等较高污染水源,为生产污染性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起到关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上部自吸排管其插入均质池一端的管口示意图;
图中:均质池1、储量桶2、上部自吸排管3、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离心泵5、控制阀6、循环管道7、调节阀8、溢流管9、出水管10、出水孔11、进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9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知识谱系的可视化方法
- 下一篇:硅提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