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09409.5 | 申请日: | 2012-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2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许维胜;余有灵;张志明;王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道路 照明 系统 区域 回路 控制器 | ||
1.一种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由电源模块(1)、控制核(2)、时钟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模式选择(5)、系统设置模块(6)、诊断接口(7)、通信模块(8)、交通信息采集模块(9)、外部信息采集模块(10)和显示模块接口(11)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核(2)分别与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模式选择(5)和系统设置模块(6)进行双向连接,控制核(2)的输入端分别与时钟模块(3)、交通信息采集模块(9)、外部信息采集模块(1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核(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模块接口(11)和诊断接口(7)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式选择(5)与通信模块(8)进行双向连接,控制核(2)、时钟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模式选择(5)、系统设置模块(6)、诊断接口(7)、通信模块(8)和交通信息采集模块(9)、外部信息采集模块(10)和显示模块接口(11)分别连接电源模块(1);其中:
电源模块(1)输出两档电源电压+5V和+3.3V,电源模块(1)的+5V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核(2)、时钟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模式选择(5)、系统设置模块(6)、诊断接口(7)、通信模块(8)和交通信息采集模块(9)和显示模块接口(11)的电源端,电源模块(1)的+3.3V输出端连接外部信息采集模块(10)的电源端;
车辆采样传感器模块(9)输出电平通过GPIO口送入控制核(2)中,外部信息采集模块(10)通过I2C总线连接至控制核(2)的I2C内置模块上;
控制模式选择(5)连接控制核(2)的UART0模块引脚,系统设置模块(6)连接控制核(2)的UART1模块引脚;
控制核(2)的UART1使用内置定时器通过GPIO口产生PWM波,连接至人机交互模块(4)的PWM输入端;
控制模式选择(5)的TX和RX脚分别连到通信模块(8)的RX和TX脚,用于与RTU进行数据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信息采集模块(9)包括车辆采样传感器模块,所述车辆采样传感器模块由感应线圈,或者红外线传感器或声纳传感器来采样车辆的通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信息采集模块(10)采用照度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回路控制器用于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所述区域回路控制器的显示模块接口与PC机进行双向连接,区域回路控制器的诊断接口连接现场节点控制器,现场节点控制器之间进行双向连接;区域回路控制器与现场节点控制器采用主从式控制结构,由一个区域回路控制器控制一个路段的多个现场节点控制器,向现场节点控制器发送亮度信息和车辆通过信息查询帧,接收查询回应帧;向现场节点控制器发送亮度调整帧,从而对各路段的路灯照度实施控制;区域回路控制器与PC机相连,区域回路控制器用于是解析并实现控制策略和管理信息查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区域回路控制器与现场节点控制器采用总线环方式控制结构,在跨路段连接处,为保证照明效果的连续性,区域回路控制器之间传递交通信息和道路照明控制信息,实施路段间的路灯联控;区域回路控制器负责采集道路路段政策数据、天气、光照时间及光照度外部数据以及车辆位置、车流量及车速实时交通信息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机与区域回路控制器(15)的通讯采用RS232总线、GSM、GPRS或自定义协议中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道路照明系统中区域回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回路控制器(15)与现场节点控制器采用RS485总线通讯,通讯协议遵从MODBUS通讯协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94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