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燃油双喷嘴与风力驱动双体偏心泵式转子汽车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8101.9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毕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文龙 |
主分类号: | F02B53/02 | 分类号: | F02B53/02;F02N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燃油 喷嘴 风力 驱动 偏心 转子 汽车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汽车用机械动力装置——节能燃油双喷嘴与风力驱动双体偏心泵式转子汽车发动机。
[技术背景]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汽车发动机只有往复活塞式与转子发动机。不可否认,它们都有各自许多特点和优点。但是,也都有许多缺点,1往复活塞式:曲柄转轴半径小输出力矩小,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曲柄连杆往复运动引起往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不能得到完全平衡,而惯性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使发动机平顺性下降,限制了发展高转速发动机,且4行程中有3个完全依靠飞轮惯性旋转,导致其功率,扭矩输出非常不均匀,虽有多缸、V形缸、对排缸等,但不能完全消除;2转子式:3个腔3个作功行程燃烧不充分,火焰传播路径长,油耗高,致污物多,尾气排放难达标,偏心转,振动大,输出主轴位置高,不利于整车布置,加工技术要求高,成本高,推广难。基于上述,能否设计出:油耗低,燃烧充分,排污少,而输出力矩大,功率大且均匀,平顺性高,结构简单、重量小。输出主轴位置低,易于整车布置的高效,高速汽车发动机呢?由此设计出一种节能燃油双喷嘴与风力驱动双体偏心泵式转子汽车发动机。
[发明内容]
节能燃油双喷嘴与风力驱动双体偏心泵式转子汽车发动机:顾名思义,它利用混合汽油的高爆压喷射力与汽车高速运动时产生的风力,在各自偏心泵动力舱内对叶片产生连续平顺的转动扭矩力,带动它们体外的转子输出轴按一定比速高速旋转。燃油喷射力与风力驱动的偏心泵动力舱内部两侧的结构完全一致,区别在动力舱平行于动力轴的圆壁上:(1)燃油喷射力驱动的偏心泵动力舱除了前部有与设在其前面全密封燃油双喷嘴舱内为燃油双喷嘴所设的两伸缩孔,后上侧气流敞口,下中部单向排污阀外,其余内壁均为密封的;而风力驱动的偏心泵动力舱内的前上部为大尺寸的进气口,前下部为若干个由外向内呈由下向上由大按流线型变小在接近动力舱时转向成为以该孔平行于转轴的中心线为切(线)点,以转轴对该(线)点的切线方向一致的矩形喷射孔,后上部为排气口,后下部密封。(2)两转轮舱的厚薄可以不同。从图中可知;设置在动力舱一侧的起动机小齿轮带动齿飞轮,由过齿轮啮合主齿轮,并经主齿轮后的皮带轮,齿扣皮带,使上下轴带动其上的凸轮完全同步地推动上下喷嘴在叶片伸张至最大半径前,喷嘴腔内的气门被关闭,叶片碰撞喷嘴前部的门销,使喷嘴门即刻打开,门销另一端作为撞针,经一段微纳秒的延迟后,撞上电器线路,火花塞作用,使空气混合燃汽在喷嘴腔内爆炸,高气压定向喷射至叶片,使叶片窝槽轴带动动力轴,再经动力舱另一侧的内齿轮带动转子齿轮,从而带动输出轴,输出动力。凸轮转180°后,喷嘴缩回,喷嘴门经碰撞关闭后,气门被打开,混合燃汽喷入,准备下一轮的作功行程。
1由于叶片半径大,在输出同样功率时,所需能量就越小,起到节能的效果;2高温燃油汽化后,成为升腾高温气压流向上同样能推动叶片转动,在最高位置的气流敞口,高速积聚此处的高温气流带动螺旋桨转子输出能量的同时,自动将废气排出,使装置完全无排气这一累赘过程,还可废物利用为又一能源;3叶片窝槽轴转180°后叶片完全缩进叶片窝槽内,此时叶片窝槽轴紧贴在动力舱的圆壁上,使其在这一侧不会受到任何阻力,同时,也可减少整体的体积与重量;4由于我们可将喷嘴与叶片设计成两齿轮的啮合一样,使每两叶片作为两喷嘴新一轮的作功行程,本装置设计有12个叶片,即每转一圈两喷嘴共作功24次,每次都完全作功,无传播路径的问题,能直接作功,效率,功率自然就高,运作自然平顺,无振动;5动力舱另一侧的内齿轮带动转子齿轮,使转子发动机很复杂的机构变为一对内行星齿轮相啮合的简单机构了,且输出主轴位置低,有利于整车布置;6使输入输出转速比成为可按设计要求而简单可控,本装置为N入∶n出=1∶4;7没有冷却的问题,这就使得结构更为简单;8整个装置加工要求并不很高,只要不渗水(可提高车辆整体的通过性),整个成本就可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喷嘴作功时的总体构思主设计图。
图2为图1在喷嘴门关闭后、气门喷油时的整体装置布置图。
图3为图1的A向喷嘴作功时的整体结构放大剖视图。
图4为图3的D向喷嘴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图3的E向喷嘴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为图3的F向俯视图。
图7为图6的G向局部视图。
图8为图2的B向喷嘴门关闭后、气门喷油时的整体结构放大剖视图
图9为图8的H向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文龙,未经毕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8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