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宝莲灯的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7797.3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伟兴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64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宝莲灯 栽培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植物花卉的栽培技术,尤其是一种宝莲灯的栽培技术,是对传统宝莲灯花栽培技术的创新。
技术背景
宝莲灯为一种多年生木本花卉植物,其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栽种,为一种观赏性很高的花卉,在世界著名的花卉展览上都有它的踪影。宝莲灯花开绚丽多姿,形态娇美,似串串宝莲灯笼悬挂在植枝上,非常好看,赏心悦目,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经花卉研究人员的悉心培育,已经培育出多种有观赏价值的宝莲灯花卉,有的宝莲灯花色彩亮丽,花期统一,花期长达三个多月,为观赏花卉中的精品,适于作室内花卉展示。目前宝莲灯花一般都是用传统的花卉栽培技术,先在地里育苗,待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再移植入放有基质的花盆内。这种传统的栽培,没有根据宝莲灯各个生长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如种苗的选择、浇水和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生长环境的控制等,传统的栽培技术虽然能培育出宝莲灯花卉,但难于达到现代观赏花卉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宝莲灯的栽培技术,其选用优质的宝莲灯种苗,结合宝莲灯的各个生长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所培育出的宝莲灯花成活率高,开花整齐、花色亮丽、形态娇美、花期长,其采用悬吊组合集中展示方式,新颖、立体感强、观赏性好。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宝莲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上盆
选取健壮宝莲灯种苗,将幼苗移植入花盆中,每个花盆植入3~5棵幼苗,上盆栽培基质为泥炭土与膨胀珍珠岩的混合物,栽培基质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栽培管理
1)、浇水
夏季温度高时二天浇水一次,一般在早上进行浇水,冬季天气凉时四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必须浇透,整个花盆浇水分布均匀;
2)、施肥
宝莲灯营养生长期以施氮肥为主,花蕾至开花期间,需增施磷钾肥,将磷钾肥和水配制成营养液追施,确保开花质量;
3)、病虫害防治
用杀虫剂兑水喷杀害蚧壳虫,每周喷杀一次,用杀菌剂兑水喷雾防治叶斑病,每周1~2次;
4)、修剪
由于宝莲灯叶片大而且多,影响通风透光,将朝向花盆里面生长的叶片剪除或剪留一半,朝向盆里面的叶芽抹除掉
3、生长环境控制
1)、温度
生长温度控制在15~26℃,在不同阶段温度要求不同,催花期要上调温度,温度提高会提前开花,在24C温度条件下,从形成花蕾到开花时间为8~12天;
2)、湿度
白天湿度为75%~85%,晚上湿度为70%~75%,采用湿度控制措施来调控环境湿度;
3)、光照
叶芽和花芽形成阶段必须见光,利于生长,在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时要采用遮阳网遮光,光线过强会灼伤叶片和苞叶;
4)、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为泥炭土与膨胀珍珠岩的混合物,基质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基质中泥炭土与膨胀珍珠岩的重量比为1~2∶0.5~1。
4、宝莲灯室内悬吊展示
将宝莲灯花的花盆3~6个为一组放在一个花圈悬吊,花盆悬吊在室内离地面2~3米高,若干组为一群,集中悬吊展示,以便观赏。
所述基质中的泥炭土用多孔隙纤维材料代替。
生长环境的湿度控制采用空中自动喷雾或人工叶面喷水或人工地面洒水;生长环境的温度控制为热风机加温或空调机控温。
宝莲灯种苗为荷兰宝莲灯种苗或法国宝莲灯种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宝莲灯栽培技术一改传统的种植方法,根据宝莲灯各个生长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优质种苗的选择、合理的浇水和施肥、病虫害的有效防止、生长环境的控制,培育出花色亮丽、形态娇美、开花整齐、花期长的宝莲灯花卉。宝莲灯采用组花悬吊集群方式布展,形式新颖、感染力强,使人们参观花展尤如享受一次鲜花的盛宴,极大地满足视觉和心灵美的感受。本栽培技术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宝莲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上盆
选取健壮的来自荷兰的宝莲灯种苗,将幼苗移植入花盆中,每个花盆植入3~5棵幼苗,上盆栽培基质为泥炭土与膨胀珍珠岩的混合物,栽培基质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栽培管理
1)、浇水
夏季温度高时二天浇水一次,一般在早上进行浇水,冬季天气凉时四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必须浇透,整个花盆浇水分布均匀;
2)、施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伟兴,未经谭伟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器用槽铝结构
- 下一篇:水酶法提取的茶叶籽毛油的精炼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