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机械化操作的内藏针式超声表面强化冲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7410.4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雷明凯;王桂芹;潭家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7/04 | 分类号: | C21D7/04;C21D1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机械化 操作 内藏 超声 表面 强化 冲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械化操作的内藏针式超声表面强化冲击头,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丸表面处理是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喷丸工艺通常以压缩空气和机械离心力作为动力源,加速弹丸轰击材料表面。其缺点是设备能耗大,有粉尘污染,占用空间大,不方便移动作业等。超声喷丸表面处理尽管受到设备结构和功率限制,只适合对小型工件进行表面强化,但是克服了传统喷丸工艺的缺点,功率超声用于表面强化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超声冲击(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 UIT)技术最早由乌克兰Paton焊接研究所提出。1972年,发明了磁致伸缩换能器超声冲击装置(专利号USSR No.472782)。1997年,乌克兰专利(专利号Ukrainian Patent No.13936)针对早期装置存在的表面处理均匀性差,系统需要水冷导致设备和工艺过程复杂,以及冲击部件易于损坏等缺点,采用冲击头与变幅杆的弹性连接结构,并在变幅杆与冲击杆(针)之间增加高强材料垫片等方式,对早期装置进行了改进。但改进后的装置一般只能连续工作3-5分钟,需频繁停机冷却,且只适合处理零部件平整表面,对焊缝处理效果不佳。2002年,Prokopenko等发明了压电陶瓷换能器超声冲击装置(专利号US 6467321 B2),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减小了冲击装置体积、重量及对冷却强度的要求。2007年,Statnikov等发明了用于超声冲击处理的振动系统及工具(专利号US 2007/0040476 A1)。通过分析磁致伸缩体的形状、尺寸、排列方式、铜焊工艺、防气蚀方式和内腔形状,变幅杆的材质、形状、尺寸、端头硬化方式和硬化层结构,冲击针的形状、尺寸和装配方式,以及密封环的材质、形状、尺寸和装配方式等影响因素,全面优化了各部件的材质、形状、尺寸,制备工艺和装配方式,显著提高了装置性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008年,Prokopenko等发明了用于金属硬化和消除应力处理的超声工具(专利号WO 2008/150250 A1),通过增设温度传感器等措施,使冷却系统的效率增加,工作周期延长,冲击头零件的磨损与疲劳性能提高,改善了装置的可靠性。
天津大学焊接工程技术研究所于1997年建造了超声冲击设备。2002年,王东坡等发明了《一种提高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压电式超声冲击装置》(公开号CN1359778A),用压电式换能器代替了原有的磁致伸缩换能器。与同类装置相比,在相同工作频率下,其体积减小300-600%,重量减轻40-100%,效率提高200-300%,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提高20-200%,疲劳寿命延长3-400倍,且无需液体冷却。相关系列发明专利还有:《一种压电式超声冲击枪》(公开号CN 1359777A),《一种超声冲击枪用振幅杆》(公开号CN 1359781A)和《一种超声冲击枪用多针式冲击头》(公开号CN 1359780A)等。2006-2008年,又分别申请了发明专利《斜角度超声冲击枪》(公开号CN 1887507A),可适应各种空间位置和任意角度操作;《一种半波长超声冲击枪》(公开号CN 101134195A)和《一种3/2波长的超声冲击枪》(公开号CN 201186944Y),冲击针能够接触到工件上狭小空间等特殊位置;《一种滚动冲击头超声冲击枪》(公开号CN 101220407A),保证了系统的谐振特性稳定和超声能量的有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成纸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短肽及含有其的免疫抑制剂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