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6777.4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勇;张雨晨;朱珍民;王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梁挥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需求 响应 基于 预测 三相 负载 调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度领域,特别是针对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与日俱增。由于资金受限、土地紧张、运输瓶颈制约等因素,使得依靠大规模兴建发供电设施来缓解用电紧张的情况不再实际。另外,受发电原材料紧缺、环境污染等原因的影响,单纯依靠传统发电方式不断增加电力产能的方法更加难以为继。然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尚不成熟,无法解决能源能量密度低、发电可利用小时数少、不易控制等问题,致使新兴发电方式仍然不能替代常规电源来弥补电力缺口。但是,在电力资源匮乏、用电电力负荷缺口增大的同时,电网中负荷率不断下降,负荷曲线波动明显,出现用电高峰期资源紧张与用电低谷期能源浪费并存的现象,亟待采用新的机制提高用电效率。因此,需求侧响应机制营运而生,它以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需求侧用户合理用电、科学用电以调整电力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用电效率和保证电力服务低成本运行的目的。
然而,采用需求侧响应机制进行电力负荷调节,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同时,引入了额外的电力负荷调节手段,给传统的电网带来了三相负载不平衡问题。当三相负载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运行时,不仅会降低供电质量,更会增加配电设备和电力线路的损耗,严重时可能致使传输线路温度过高而损坏绝缘层或导致配电变压器过热造成设备烧毁,威胁到设备和人身安全。
因此,本发明结合需求侧响应的特性,提出一种需求侧响应条件下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及装置,根据总体的限电指标和三相负载预测值,采用不同的优化模型对三相负载进行调度,得出具体的三相需求侧响应指标及各项调度策略,在实现最小化不平衡度的同时,尽可能增大用电效率,以达到三相负荷最优化配置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需求侧响应下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以克服传统三相调度方法实时性差及无法提高用电效率的不足。本方法综合考虑了调度的时效性、三相负载用电效率及三相不平衡度问题,采用向电网添加虚拟负载及离散型削减的方式进行负载调度。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同时,既降低了三相负载不平衡度,又能合理的调配可控智能设备。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
步骤2,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
步骤3,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
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所述步骤1还包括:
三相负载不平衡度的定义为
其中Ln为三相负载中第n相负载值,为三相负载中最大的负载值,为三相负载中最小的负载值。
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所述步骤2还包括:
步骤31,当所有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均小于对应时刻的限电指标时,补充正向虚拟负载的方式平衡三相负载和最大化用电效率,建立自己的优化模型;
步骤32,当所有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均大于对应时刻的限电指标时,离散型的降低比率对三相负载及用电效率进行调控,建立自己的优化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6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矿料斗衬板切割与安装方法
- 下一篇:通风刹车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