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阀件的液压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05247.8 | 申请日: | 2012-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琴;糜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同创玻璃钢船艇厂 |
| 主分类号: | F16K31/12 | 分类号: | F16K3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液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管道系统,特别涉及阀件的控制装置。
技术背景
在船舶甲板机械领域中,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件等部件及其里面的密封圈和核心程序控制系统,是船用甲板机械的核心部件,在甲板机械产品结构部件中,占据20%-40%的比重。它们质量的好坏以及其控制系统及装置的由来对甲板机械产品技术性能的高低及稳定性起着决定作用。目前,甲板上的阀件控制主要由液压控制装置进行操纵,液压控制的优点是能实现自动循环和自动过载保护,并且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等。传统的阀件液压控制系统的缺点是阀件结构较为复杂,控制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传统阀件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船舶阀件的液压控制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船舶阀件的液压控制装置,包括依次借助管道连接的储液槽,泵体,换向阀及液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与泵体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截止阀,所述泵体两端的管道借助保险阀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圆弧通道及第二圆弧通道,所述液压阀包括阀体,固定连接在阀体上的阀芯,所述阀芯上连接活塞,所述阀芯上具有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借助管道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圆弧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槽道借助管道与所述第二圆弧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活塞与所述阀芯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阀芯间具有上腔及下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比较传统的船舶阀件的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灵活,可靠性高,使用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局部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本发明包括依次借助管道连接的储液槽1,泵体5,换向阀10及液压阀12,所述储液槽1与泵体5间连接的管道4上设置截止阀3,用于对液体流通的开启和关闭操作,所述泵体5两端的管道4与管道6借助保险阀7连通,保险阀7用于平衡泵体5两端的压强;所述换向阀10具有第一圆弧通道9及第二圆弧通道8,所述液压阀12包括阀体21,固定连接在阀体21上的阀芯19,所述阀芯19上连接活塞20,阀芯19与活塞20间具有上腔13及下腔15,所述阀芯19上具有第一槽道16及第二槽道17,所述第一槽道16借助管道11与所述换向阀10的第一圆弧通道9连通,所述第二槽道17通过管道18与所述第二圆弧通道8连通。换向阀10借助管道22与储液槽1连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见图1,当需要开启液压阀12时,操纵换向阀10,使第一圆弧通道9通过管道11与第一槽道16连通,第二圆弧通道8的一端通过管道18与第二槽道17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23与储液槽1连通。启动截止阀3及保险阀7,开启泵体5,液2依次通过管道4、泵体5、管道6、管道11及第一槽道16进入液压阀12的上腔13,由于阀芯19固定连接在阀体21上,当上腔13内的压强增大时,迫使活塞20上升,从而开启液压阀12的通道14,活塞20上升的过程中减小了下腔15,下腔15内的液体2被压入第二槽道17,进而依次通过管道18、第二圆弧通道8、管道22进入储液槽1中。
见图2,当需要关闭液压阀12时,操纵换向阀10,使第二圆弧通道8分别连通管道6及管道18,第一圆弧通道9连通管道22及管道11,从而使得液体依次经过管道6、管道18、第二槽道17后进入液压阀12的下腔15,液体迫使活塞20下降,从而堵塞通道14,活塞20下降的过程中,由于上腔13的空间减小,上腔13中的液体被迫压入第一槽道16,并依次通过管道11、第一圆弧通道9及管道22进入储液槽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同创玻璃钢船艇厂,未经无锡市同创玻璃钢船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5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