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5005.9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2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镇波;刘一星;李坚;胡英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刘镇波 |
主分类号: | G01N29/34 | 分类号: | G01N29/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均匀 敲击 木材 木质 复合材料 无损 检测 激励 装置 | ||
技术领域
基于均匀力敲击方法的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装置属于一种材料性能无损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无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力学性能是反应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保证木材及木质材料作为承载部件时的使用安全性,需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在采用振动法、应力波法等方法进行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研究中,多是检测者通过手动的方式控制刀片、小木条或小锤等,以激励被测试件使其产生可以被拾取与分析的频谱信号,但这种激励方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一是激励力度不易控制,每次激励的力量均不同;二是在激励时,刀片、小木条或小锤等与被测试件的接触时间不易控制,当接触时间过长时,易产生驻波信号;三是手动控制刀片、小木条或小锤等激励被测试件时,易产生连击现象,四是很难每次均激励在试件的同一个位置,这些原因均会对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振动频谱信号产生干扰,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检测者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激励的手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够给被测试样施加均匀力激励,并且实现被测试件的横波振动与纵波振动激励,降低了对检测者的要求、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包括左右对称配置的两个竖直杆架、所述竖直杆架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底座,通过两侧加强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上方的竖直方向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方的能够沿支撑杆方向移动的升降杆;左右两侧的升降杆通过水平放置的横梁连接;所述的横梁中间位置,通过细线悬挂一激励小球。
上述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所述的支撑杆与升降杆之间通过升降杆底端的连接杆与支撑杆上端的孔槽间隙配合连接。
上述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所述的支撑杆的孔槽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螺栓通过挤压升降杆底端的连接杆实现在支撑杆上固定升降杆。
上述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所述的升降杆上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的横梁两端穿过升降杆上端的通孔,并用螺母固定。
上述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还包括“L”形标尺杆,所述的标尺杆竖直方向有刻度。
由于本发明激励装置包括左右对称配置的两个竖直杆架、所述竖直杆架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底座,通过两侧加强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上方的竖直方向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方的能够沿支撑杆方向移动的升降杆;左右两侧的升降杆通过水平放置的横梁连接;所述的横梁中间位置,通过细线悬挂一激励小球;这种设计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够给被测试样施加均匀力激励,并且实现被测试件的横波振动与纵波振动激励,降低了对检测者的要求、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激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标尺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横波振动激励示意图。
图6是纵波振动激励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杆、3加强筋板、4升降杆、4-1连接杆、5横梁、6螺母、7固定螺栓、8细线、9激励小球、10标尺杆、11被测试件、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基于均匀力敲击的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激励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是图1的左视图。该装置包括左右对称配置的两个竖直杆架、所述竖直杆架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底座1,通过两侧加强筋板3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1上方的竖直方向的支撑杆2,设置在支撑杆2上方的能够沿支撑杆2方向移动的升降杆4;左右两侧的升降杆4通过水平放置的横梁5连接;所述的横梁5中间位置,通过细线8悬挂一激励小球9。
升降杆4底端设置有圆柱形连接杆4-1,如图3所示。所述的支撑杆2与升降杆4之间通过升降杆4底端的连接杆4-1与支撑杆2上端的圆形孔槽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的支撑杆2的孔槽位置设置有水平方向的螺纹孔,并对应配置有固定螺栓7,当升降杆4在支撑杆2的高度调整好后,依靠固定螺栓7挤压升降杆4底端的连接杆4-1实现在支撑杆2上固定升降杆4。所述的升降杆4上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的横梁5两端穿过升降杆4上端的通孔,并用螺母6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刘镇波,未经东北林业大学;刘镇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5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