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3281.1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9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励建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B32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性 动力电池 壳体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新能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动力电池厂商也推出了大容量的各类动力电池。而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考量动力电池性能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主要由壳体和绝缘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芯构成,通过在电芯外部包裹绝缘胶纸,达到绝缘的效果,保证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
然而,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在电芯装配过程中,绝缘胶纸很容易划破或擦伤,影响绝缘性能;且动力电池在持续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高温度,其外部壳体的绝缘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和电压异常情况下可能导致短路,从而发生电池爆炸事故,其后果轻则损坏设备,重则伤及使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该壳体可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内部及组合使用时的绝缘性和安全性,在高压和高温的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达到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制成的壳体可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内部及组合使用时的绝缘性和安全性,在高压和高温的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达到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包括有金属基层,在所述金属基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内绝缘净化层和外绝缘净化层。
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净化层和外绝缘净化层的厚度分别为10~50μm。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壁厚为0.2~2.0mm。
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净化层和外绝缘净化层为氧化层或者陶瓷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基层为铝或铝合金层,所述氧化层为所述铝或铝合金层表面氧化处理形成的氧化层,所述陶瓷层为所述铝或铝合金层表面陶瓷处理形成的陶瓷层。
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金属基层成型步骤,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型处理,形成金属基层;
表面绝缘化处理步骤,在所述金属基层的内外表面进行绝缘化处理,分别形成内表面绝缘层和外表面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表面绝缘化处理步骤具体包括:对所述金属基层的内外表面分别进行氧化处理或者陶瓷处理。
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净化层和外绝缘净化层的厚度分别为10~50μm,所述壳体的壁厚为0.2~2.0mm。
优选地,所述金属材料为铝或铝合金材料,其成型处理为拉伸成型,形成铝或铝合金层。
优选地,所述表面绝缘化处理步骤具体包括:对所述成型后的铝或铝合金层的内外表面分别进行氧化处理或者陶瓷处理,形成氧化层或者陶瓷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电池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氧化层或者陶瓷层,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池极芯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的可靠性,提高了安全性,且增加了内部电芯的空间,防止了电芯装配中绝缘胶纸划破或擦伤等,并通过在电池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氧化层或者陶瓷层,从而大大增加了电池在组合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在高压和高温的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达到了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新型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高安全性动力电池壳体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有金属基层1,在所述金属基层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内绝缘净化层2和外绝缘净化层3。
具体实现时,所述内绝缘净化层2和外绝缘净化层3可为氧化层或者陶瓷层,其厚度可分别为10~50μm,而整个壳体的壁厚可为0.2~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3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