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的生物强化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3078.4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翰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生物 强化 技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范畴的污水处理领域。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技术迅速发展,主要用于强化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的生物处理效果,特别是在氨氮和总氮去除方面表现优异。
其原理是利用颗粒物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强化生物处理效果。但是MBBR不能降低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指数,且其填料成本昂贵,限制了MBBR的应用。
与此同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的技术研究也日趋完善,MBBR与好氧颗粒污泥的共同点在于丰富的生物相和高污泥浓度。好氧颗粒污泥更具备沉降速度高的特征,与絮状污泥共沉可以降低污泥指数,减少污泥膨胀的发生。但是到目前为止,好氧颗粒污泥尚处于实验室和中试阶段,预期可能的应用也仅限于SBR、CASS等间歇运行工艺,对于氧化沟、A/O、A2/O等连续运行工艺难以实现污泥颗粒化。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MBBR存在的问题,解决污泥颗粒化的瓶颈,解决低温下污泥膨胀、氨氮总氮去除率大幅下降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通常包括预处理和生物处理系统。预处理一般设置格栅、沉砂池,其中沉砂池主要用于分离水中的无机大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在后续设施沉积,造成初沉池或者生物处理系统砂石累积从而导致装置运行的困难。
一般而言,沉砂池的设计目的是尽可能截留砂石而不使其进入后续装置。然而事实证明,细小的砂粒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并不会造成无机颗粒物的沉积,因为细小颗粒物在曝气或者推流装置的作用下会处于流化状态,同时细砂有助于污泥的沉降,降低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指数,对于冬季易发的污泥膨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细砂的存在,一则可以降低污泥指数(SVI),从而允许大幅度提高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系统在低温状态下的处理效率;二则细砂同时起到了生物载体的作用,微生物将在其上附着生长。研究证明,硝化菌更容易在载体上生长,细砂同时起到了生物载体的作用,有助于留着硝化菌,在低温状态下保持高效的硝化能力,大大提高了氨氮去除率;最后,作为生物载体的细砂,外表处于好氧状态而生物膜的内部存在缺氧区,因此自动形成缺氧-好氧小环境,从而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工程实践证明,此项功能可以使总氮去除率提高到92%以上,对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冬季出水总氮低于3mg/L。
本发明与MBBR的共同之处在于利用生物膜提高有机物和氨氮乃至总氮的处理效果。
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
1、MBBR的颗粒直径远大于本发明,因此在填料总体积相同的情况下,MBBR的表面积远远小于本发明。
2、MBBR一般需要设置填料的拦截装置,防止发生堵塞和破损,由此可能导致运行费用的增加。
3、MBBR与活性污泥是完全分离的两套生物系统,本发明的生物载体与活性污泥相互混合,在泥水分离阶段可以有效地与活性污泥共沉,大大降低活性污泥的SVI,抑制污泥膨胀、提高污泥浓度。
4、MBBR填料通常使用高分子材料制作,本发明则主要利用污水中带来的细小颗粒物,MBBR工程投资远远高于本发明,且前者存在材料老化问题将造成运行费用增加。
5、对业已建成的工程,如采用MBBR,一般而言填料将一直留存在生物处理装置中。因为填料的捞取和防老化保存的成本较高;本发明则可以灵活掌握,在水温较高、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将细颗粒砂粒直接外排,维持原设计的运行参数。
本发明则是上述原理的表述和工业实现的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将污水携带的部分泥沙送入生化处理系统,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的固体粒径一般小于0.2mm。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案一:间歇开启沉砂池
本方案适用于无初沉池的污水处理系统。
一般可以7天~30天开启一次沉砂池(具体的开停时间可经实验确定,以大部分小颗粒流出而易于沉积的大颗粒分离为准),将池中积存的大颗粒砂石排出,其余时间污水仍流经沉砂池,细颗粒无机物进入生物处理系统。
对于曝气沉砂池或者旋流沉砂池,可以间歇运行曝气沉砂池的曝气装置,或者可以间歇运行旋流沉砂池的旋流装置。
实施方案二:对已经分离的砂进行水力分级
吸砂装置吸出的砂进入水力分级装置,粗砂被二次分离后排出处理系统外售,细砂进入生化处理设施。
本方案同时适用于无初沉池和有初沉池两种情况。
实施方案三:设置两级串联沉砂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翰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翰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3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