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植株香气物质提取及其成分相对含量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2903.9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2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阳树英;邹应斌;梁逸曾;胡安然;夏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程皓;徐关寿 |
地址: | 410128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植株 香气 物质 提取 及其 成分 相对 含量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植株香气物质提取和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植株香气物质提取及其成分相对含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香稻米因其具有独待的香味特征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被视为稻米中的珍品。因此,香稻育种已成为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香稻的香味物质、香稻的营养成分香味的鉴定方法等研究成为了现阶段的热点。
据研究资料报道:米香物质的成分相当复杂,产生香味的化学物质有100多种,包括醛、酮、醇、酯、脂肪酸,烷烃、烯烃和杂环类等。1979年.Yajima等对香稻品种Kaormai研究发现有114种挥发性物质。l997年,张振民报道有126种挥发性物质。植物挥发性物质成分的生物合成机理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Dudareva et al, 2006), 对于自然界多因子所导致的挥发油成分的产生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Dicke et al,2010)。已有很多研究表明2-AP 物质是美国和亚洲所消费的爆玉米花香型香稻的香气物质的关键成分. (Paule et al 1989;Yoshihashi et al 2002)。但是2-AP 物质是个在煮饭过程中高于40℃就容易逃逸掉的香气物质成分,而在香稻蒸煮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油成分如醇类、醛类、酮类、莽草酸衍生物类、含氮香气物质也已经多次研究和报道, 所以很多香稻品种的香气质量的比较仅仅依据2-AP物质含量的不同来判断是不全面的。而香稻的香气是由醇类、醛类、酮类、莽草酸衍生物类、含氮香气物质综合组成的(Mahatheeranont et al, 2001;Yang et al,2008). 气相色谱-嗅觉辨别法(GC-O)和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联用测定法(GC-MS)的使用已经鉴定出60多种香稻区别于非香稻的挥发油成分 (Maraval et al,2008). 然而由于许多同分异构体物质峰的重叠,很难用质谱仪准确区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梁逸曾教授等使用GC-MS交替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中药挥发物质的分析。(Chenxi 等,2006; Yamin等,2008; Xiaoru等,2009)。其利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色谱峰进行逐个解析后,再通过相似度计算对各个组分进行比较,从而达到鉴别某种精油的目的,但该过程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植株香气物质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上比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法更快速和简便水稻植株香气物质提取物成分相对含量分析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如下:
水稻植株香气物质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好的水稻植株样品规定量,加入蒸馏水。
(2)用R型玻璃管加冷蒸馏水和正己烷溶剂,再在R型玻璃管上套装冷水回流装置冷凝, 冷凝管入水口、出水口保持冷凝的低温30℃左右。
(3)大火加热至微沸,再用小火保持烧瓶内为沸腾状态,共收集3小时左右,使正己烷溶剂充分萃取香气物质。
(4)氮气浓缩即用氮吹仪将溶剂带出样品,控制氮气、氧气纯度高于99%。
(5)把样品收集后定容后,放在WH-2微型旋涡混合仪摇匀,放入低温冰箱待做测定分析用。
上述的水稻植株香气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用GC-MS交替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测定仪器与材料:美国安捷伦HP 6890/5973 N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1701DA质谱工作站,NIST02版质谱库,测定香气物质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1)进样量1μL,按10:1的分流比例分别注入Shimadzu GC2010气相色谱仪连用GC-MS- QP2010四极质谱仪(Shimadzu, Kyoto, Japan)。
(2)用包裹50%的乙烷聚硅氧烷和50%苯基 (30 m × 250 μm i.d., 0.25-μm膜厚; Agilent J&W scientific, Folsom, CA, USA) 的DB-17毛细管柱来分离挥发性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