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极化码译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2279.2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牛凯;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夏宪富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冗余 校验 辅助 极化 译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极化码译码方法,用于解决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对通信过程的干扰,使得传输数据出现差错的问题;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采用极化码作为纠错编码的实际数字通信系统中,通过利用循环冗余校验信息来辅助译码的方法;属于数字通信的信道编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信道检错方法,它在实际数字通信系统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地使用。参见图1,在发送数据前,消息发送端首先使用循环冗余校验模块对原始的消息比特序列进行校验计算,得到一个校验比特序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和原始的消息比特一起组成了信道编码器的输入比特。信道编码器的输出比特被送入信道。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一系列接收信号。然后,经过信道译码后的比特序列被送到消息接收端,由消息接收端对该比特序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操作。如果计算得到的校验值为零,就认为信道译码得到的比特序列是正确的。否则,即校验值不为零,则说明接收到的比特序列中包含了一定数量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实际系统中的消息接收端往往通过反馈信道请求消息,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一次该原始的消息比特序列。
对于采用迭代译码方法进行信道译码的系统,可以将循环冗余校验与迭代信道译码过程相结合,即在每次迭代后,都对当前迭代所得到的比特序列进行一次循环冗余校验;且一旦在校验值为零时,就让信道译码器提前结束迭代过程,以减低译码复杂度。
一个实际应用事例是在WCDMA系统中,对Turbo码进行迭代译码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节省译码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减少译码时间。本发明则是针对信道编码为极化码的情况,设计并实现了两种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译码方法。
先介绍极化码:极化码(Polar Codes)是2009年由E.Arikan提出的一种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信道容量的构造性的信道编码方法。在进行极化编码之前,首先要对N=2n个独立的二进制输入信道(或先后N次反复使用同一个信道,即一个信道的N个可用时隙),再利用图2所示的信道极化的基本单元对二进制输入离散信道反复进行极化,式中,n为自然数。最基本的信道极化是对两个相同的未经极化的信道W:χ→y进行单步极化操作,其中,χ是信道输入符号的集合,对于二进制输入信道,χ的取值范围为{0,1};y是信道输出符号的集合。如图2所示,该极化信道的输入比特分别标记为u1和u2,这两个输入比特通过一个模二加法器输出得到x1,同时将u2直接赋值给x2,即x2=u2,为模二加运算。把x1和x2分别送入未经极化信道W,其输出为y1和y2。从该信道极化基本单元的输入(u1和u2)和两个信道的输出(y1和y2)看,原本独立的两个未经极化的信道W被合并成一个两输入两输出的向量信道W2:χ2→y2,其中运算为笛卡尔积。该向量信道包含两个子信道(输入为u1输出为y1y2)和(输入为u2输出为y1y2u1),这两个子信道即是两个极化信道。经过该单步极化过程,从信道容量上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