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擎盖下气流的排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02137.6 | 申请日: | 2012-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S.P.查内斯基;G.J.费德勒;T.K.洛克伍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盖 气流 排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的引擎盖下隔舱的气流的排出。
背景技术
在各种其他用途中,机动车频繁地使用环境气流以冷却位于引擎盖下隔舱中的动力传动系部件。环境气流通常通过策略地定位在车身上的高压区域中的格栅开口进入引擎盖下隔舱。
这种机动车还可使用可调节百叶窗来控制由此进入引擎盖下隔舱的环境气流的量。该可调节百叶窗可由此被用于调节进入引擎盖下隔舱用于冷却特定动力传动系的气流的量。
发明内容
用于控制穿过车辆的引擎盖下隔舱的气流的系统包括第一格栅开口和第二格栅开口,其每个都布置在引擎盖下隔舱的入口处。第一和第二格栅开口被构造为分别允许第一部分的气流和第二部分的气流从环境进入引擎盖下隔舱。该系统还包括可选择位置百叶窗组件,其布置在第二格栅开口处且被构造为控制进入引擎盖下隔舱的气流的第二部分的气流。该系统附加地包括通风开口,其至少部分地由车身限定且被构造为从引擎盖下隔舱排出至少一部分的第一部分的气流至环境。
引擎盖下隔舱可容置内燃发动机和热交换器。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可被通过热交换器循环的流体冷却,且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气流中的至少一个可被穿过热交换器以在该流体穿过发动机后冷却该流体。
该系统还可包括分隔件,其构造为保持第一部分的气流与第二部分的气流分开。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气流的每个都可被穿过热交换器且第一部分的气流在穿过热交换器后可被引导至通风开口。
内燃发动机在基础发动机操作过程可产生第一预定量的热量,且在增加压力的发动机操作中高达第二预定量的热量。第一格栅开口可被构造为在基础发动机操作中给发动机提供充分的冷却,且第一和第二格栅一起可被构造为在增加压力的发动机操作中可给发动机提供充分的冷却。
该百叶窗组件可包括构造为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之间且包括该位置选择百叶窗组件的位置的机构。百叶窗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百叶窗条且该机构可被构造为旋转该至少一个百叶窗条以选择性地覆盖和露出通风开口。
系统可附加地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构造为调节该机构。控制器可被构造为根据发动机上的负荷来调节该机构。
发动机可被通过热交换器循环的流体冷却。附加地,发动机可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流体的温度且将该温度传输给控制器。
而且,控制器可被构造为根据感测的流体温度来调节该机构以冷却穿过热交换器循环的流体。
当结合附图时,从下面的用于执行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可容易地明白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该车辆具有第一非百叶窗栅格开口和第二百叶窗栅格开口,每个栅格开口都被布置在引擎盖下隔舱的入口处;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的横截面部分侧视图,第二栅格开口示出为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中;以及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的横截面部分侧视图,第二栅格开口示出为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中。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车辆10。车辆10包括车身12,其特征在于第一端14和第二端16。车辆10还包括引擎盖18,其构造为覆盖第一端14的一部分20以由此限定被覆盖的隔舱,该隔舱是引擎盖下隔舱22。
第一栅格开口24和第二栅格开口28至少部分地由车身12限定。第一栅格开口24被布置在车身12的第一端14处,且被构造为允许气流25的第一部分26从环境进入引擎盖下隔舱22。第二栅格开口28也被布置在车身12的第一端14处,且被构造为允许气流25的第二部分29从环境进入引擎盖下隔舱22。通常,位于车辆的前部的开口,例如第一和第二栅格开口24、28,以及车身的表面上的各种突出特征部倾向于影响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如图2-3所示,车辆10还包括构造为推进车辆的内燃发动机30和用于冷却发动机30的空气至流体热交换器32,例如散热器。发动机30通常是车辆动力传动系的一部分,该动力传动系还包括变速器31,如所示。尽管示出了单个的热交换器32,但是不排除任意数量的热交换器被并排或串联布置,以冷却多个车辆系统或部件,例如变速器31。发动机30和热交换器32都被安装在引擎盖下隔舱22中,在该隔舱中它们可被第一和第二气流部分26、29中的一个或两个接近。如所示,在被允许穿过第一和第二栅格开口24、28后,第一和第二气流部分26、29被穿过热交换器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抑制剂
- 下一篇:铝包木假中挺铝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