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2060.2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生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0;F02B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1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到一种生物质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酒精燃料、沼气等。生物柴油是用油菜籽、向日葵、油棕榈、大豆、蓖麻等油料作物加工的动力柴油;生物酒精燃料,是从甘蔗、玉米、薯类作物等农作物中提炼、加工的燃料乙醇。上述生物质能源生产原料都是粮食,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的增加,可用作制造生物质能源的原料越来越少,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
生物质燃料所用原料用的都是植物果实,然而,植物的其他部分都不能做为原料,如:植物的叶、杆、根等,这些部分也储存了大量的生物质能量,却被白白遗弃,造成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拓宽生物质能源的范围,提出一种新的生物质能源,使植物的所有部分都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先将植物的叶、杆、根等不可以制成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部分与空气隔绝,然后用高温将其炭化,炭化产物为炭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为了使炭化产物能在飞机、汽车、轮船等燃油、燃气机械上使用,本方案将上述炭化产物中的炭粉碎制成炭粉,粉碎颗粒度越细越好。
改进燃油、燃气机械的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点火系统,改进后的发动机可以直接使用上述方案制成的炭粉,或者使用炭粉与汽油、柴油、乙醇等溶剂的混合物,改进后的发动机称之为“炭发动机”。
另外,可对煤炭进行提纯,提起煤炭中的碳,并将碳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碳也可以进入炭发动机进行燃烧做功。
优选的是,所述的生物质新能源技术,用炭来代替汽油、柴油、乙醇、天然气等能源,为汽车、飞机、轮船等燃油、燃气发动机提供新的燃料能源替代品。
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用的炭的生产方法,将植物本体制成炭。
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用的炭的生产方法,将炭制成炭粉,以保证炭能在发动机中充分燃烧。
优选的是,根据发动机的需求来确定炭粉的颗粒度,如燃烧机使用的炭粉颗粒度可稍大,炭发动机因为每次做功时间短,要求短时内能充分燃烧,颗粒度要求比较小。
优选的是,炭发动机的提出,将细颗粒的炭直接送入炭发动机燃烧做功,推动炭发动机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将细颗粒的炭与汽油、柴油、乙醇、天然气的溶剂混合,一起进入炭发动机进行燃烧做功,推动炭发动机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可安装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上,替代燃油、燃气发动机,成为下一代新能源发动机的发展方向。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燃料供给方式,炭粉混合着需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进入燃烧室。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燃料供给方式,炭粉沿着专门设计的通道直接进入燃烧室。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燃料供给方式,炭粉与汽油、柴油、乙醇、天然气等溶剂的混合物,混合着需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进入燃烧室。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燃料供给方式,炭粉与汽油、柴油、乙醇、天然气等溶剂的混合物,沿着专门设计的通道直接进入燃烧室。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炭及炭混合物燃料和助燃剂进入燃烧室后的引燃方式,采用压燃的方法点燃混合气体。
优选的是,所述炭发动机,炭及炭混合物燃料和助燃剂进入燃烧室后的引燃方式,采用火花点燃的方法点燃混合气体。
优选的是,煤炭经提纯后再进行焦化处理,纯净的焦炭经粉碎后也可以进入炭发动机燃烧做功。
按照本发明生产出的炭和炭发动机可代替现有燃油燃气发动机,由于炭发动机工作使用的炭的原料为植物的纤维素部分,本发明与现有生物质新能源相比有以下优势:
1.原料更广泛,植物的各个部分都可以作为原料,减少浪费,变废为宝。
2.生产工艺简单,只需将植物炭化并粉碎即可制成成品,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3.提供我国种粮农户的收入,不仅作物的种子和果实能产生经济效益,作物的全身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4.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植物为再生资源,大幅减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消耗性自然资源的应用,为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5.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质新能源转化及使用流程图;
图2是煤碳的能源转化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生,未经李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器芯包的快速含浸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条码扫描统计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