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狭小空间的模板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1784.5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李营;田大明;曹阳;唐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陆金星 |
地址: | 23301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 混凝土结构 狭小 空间 模板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狭小空间的模板支撑系统,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物的造型结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靓丽。对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狭小空间,如双剪力墙内的伸缩缝、建筑物中具有狭小空间的外立面造型等,需要用到模板支撑系统。
传统的模板支撑系统主要是木材制成的木盒子,其中间夹设有泡沫材料,这种结构的支撑系统在实际施工中易造成混凝土溢出,最终造成结构变形缝内杂物多、实体形状与预期差距大等缺陷,而且清理困难;并且造成木材和泡沫板的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了新的模板支撑系统,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62057U公开了一种菱形千斤顶及其串联结构,其菱形千斤顶包括上顶头、下顶头,两个上左支撑臂、两个下左支撑臂、两个上右支撑臂和两个下右支撑臂,所述两个上左支撑臂和两个上右支撑臂的上端与上顶头连接,所述两个上左支撑臂和两个上右支撑臂的上端形成相互啮合的齿状凸起,所述两个下左支撑臂和两个下右支撑臂的下端与下顶头连接,所述两个下左支撑臂和两个下右支撑臂的下端形成相互啮合的齿状凸起,所述两个上左支撑臂下端与两个下左支撑臂的上端通过一左铰接轴铰接,所述两个上右支撑臂下端与两个下右支撑臂的上端通过一右铰接轴铰接,所述左铰接轴、右铰接轴通过一丝杆连接。使用时,通过旋转丝杆,两个铰接轴将同时受力带动连接在铰接轴上的支撑臂旋转,使上顶头和下顶头同时向外顶出。
然而,上述结构的菱形千斤顶及其串联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 对于一般的双剪力墙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高度,因而其内的一般需要用到多个菱形千斤顶的串联结构,需要现场进行组装,比较费时费力;(2) 由于菱形千斤顶的支撑臂是通过左、右铰接轴铰接的,而左、右铰接轴是通过丝杆连接的,因此,上下顶头受到的力会通过两侧的支撑臂、左右铰接轴,最终落在丝杆上,因而上述支撑系统对丝杆的强度要求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狭小空间的模板支撑系统。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狭小空间的模板支撑系统,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C型钢,
C型钢的两端固设有上C型钢端头板和下C型钢端头板,其与C型钢一起围设成一支撑空间;
所述上C型钢端头板和下C型钢端头板上分别设有上压板和下压板,上、下压板的中央均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贯穿所述支撑空间的丝杆;
所述丝杆上串设有至少2个楔形支撑机构;楔形支撑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空间内;
所述楔形支撑机构包括一个楔形销、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活动撑,活动撑对与楔形销相互配合;
所述楔形销的楔形头竖直向上设置,楔形销内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纹,使楔形销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上,且楔形销的中心轴与丝杆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C型钢对之间设有至少二对拉簧;模板支撑系统具有如下2个工作位:
(1) 撑开工作位:丝杆旋转,使所述楔形销向上运动,楔形销撑开配合的活动撑对,活动撑推动两侧的C型钢同时向外侧顶出,达到撑开工作位;
此时,活动撑对与两侧的C型钢之间的2个受力点,以及楔形销与活动撑之间的2个受力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 收缩工作位:丝杆反向旋转,使所述楔形销向下运动,楔形销退出配合的活动撑对,活动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内复位、两侧的C型钢在拉簧的作用下向内复位,达到收缩工作位。
上文中,所述一对对称设置的C型钢,C型钢的两个侧板是朝内设置的,以构成支撑空间。2个C型钢构成一对,其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与待处理的狭小空间的高度配合。
C型钢的两端固设有上C型钢端头板和下C型钢端头板,C型钢端头板的作用是延长C型钢的两个侧板以及增加C型钢端部强度,以便于在其上设置压板。
所述丝杆上串设有至少2个楔形支撑机构;楔形支撑机构的数量是根据C型钢的长度、以及实际需要的支撑力来决定的。
所述楔形支撑机构包括一个楔形销、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活动撑,活动撑对与楔形销相互配合。所述一对活动撑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活动撑,构成活动撑对。活动撑对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既要降低其自身重量,又要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所述C型钢对之间设有至少二对拉簧,拉簧的作用是提供向内的拉力,使撑开的C型钢在拉簧的作用下向内复位,达到收缩工作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空间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承压板,承压板上固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数量与所述活动撑的对数相同;所述各对活动撑的顶端铰接于固定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