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讯号线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1259.3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家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正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讯号 线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为一种触控面板讯号线路,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提高大尺寸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的讯号线路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面板已广泛被应用在大部分的消费电子产品或工业产品上,使得使用者可以透过互动式的触控操作方式操作产品的功能,进而改善人与产品操作界面之间操控及沟通的互动性,以增进产品操作上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1,为习知触控面板的线路示意图。如图所示,习知的触控面板200主要是在一玻璃面板210表面上划分有一感应区域220及一讯号传输区域230,其中讯号传输区域230围绕于感应区域220周缘,感应区域220上具有复数条驱动线路222及感应线路224,并以矩阵相互交错方式构成复数感应电极,用于感测经触控操作后所产生一相对应的触控讯号,而在讯号传输区域230的四周边缘处分别具有一组第一导电接点231及一组第二导电接点232,位在讯号传输区域230上的玻璃面板210表面并分别布设有复数第一导线233及复数第二导线234,其中第一导线233的一端是电连接至驱动线路222的一端,第一导233线的另一端则电连接至第一导电接点231,同样地,第二导线234的一端是电连接至感应线路224的一端,第二导线234的另一端则是电连接至第二导电接点232,而第一导电接点231及第二导电接点232可以藉由贴合一第一软性电路板242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244与外部的一控制模组(图未示)电连接,并透过控制模组驱动触控面板200的驱动线路222,并经由感应线路224侦测触控信号及进行座标点的解析。
请参阅图2,为习知触控面板的一感应线路的电路配置图。如图所示,在习知触控面板200中,控制模组250主要是经由第一导线233对驱动线路222输入驱动讯号进行驱动,并经由第二导线234感测驱动线路222及感应线路224的交错点处的一电容节点226的电容值变化,以判定是否有触控动作,并进行触控点解析。但由于驱动线路222及感应线路224一般是透过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等成形于玻璃面板210表面,导电材料本身仍具有一定的阻值,造成讯号在传递过程中不免产生能量衰减的问题,于图2中显示驱动线路22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导线233的一端,驱动线路222两端各构成一电路接点B及一电路接点C,在第一导线233上则构成有一电路接点A与控制模组250电连接,由图式中可以将电路接点A及电路接点B、电路接点B及电路接点C之间的电阻值分别设为R1及R2,由于位在第一导线的电路节点A的阻值总和R,等于由电路接点A至电路接点C的阻值总和R=R1+R2,且当触控面板200尺寸愈大时,B、C两点之间所延伸的驱动线路222路径也愈长,将使得阻值总和R更大,促使驱动信号往往在传输至驱动线路222的末端时,易于因高阻值的影响而遭致衰减,而造成感应讯号的不易侦测及判读的情形,使得大尺寸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难以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克服前述习知技术触控面板在结构设计上所产生的缺点。
为此,本发明揭露一种触控面板讯号线路,其包括:
一玻璃面板,具有一感应区域及一讯号传输区域,该讯号传输区域围绕于该感应区域周缘,该感应区域具有复数的驱动线路及感应线路,并以矩阵式相互交错排列呈一组电容节点阵列,该讯号传输区域的一相对边的边缘处各具有一组第一导电接点及一组第二导电接点;
复数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连接于该驱动线路一端,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一导线接点;
复数第二传输导线,其一端电连接于该驱动线路另一端,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一导电接点;
复数第三传输导线,其一端电连接至该感应线路的一端,另一端电连接至该第二导电接点;以及
一控制模组,分别电连接至该第一导电接点及第二导电接点,经由该第一导电接点对该驱动线路输入一驱动信号,且经由该第二导电接点接收一感应信号并进行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习知触控面板的一感应线路的电路配置图;
图3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讯号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感应线路的电路配置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触控面板 110 玻璃面板
120 感应区域 122 驱动线路
124 感应线路 126 电容节点
130 讯号传输区域 131 第一导电接点
132 第二导电接点 133 第一传输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正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正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