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0582.9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6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威冲;吴秉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4;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背光 模块 改良 结构 | ||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供以结合于一显示模块,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具有多个LED光源及一扩散板,所述多个LED光源所射出的光经所述扩散板后传送至所述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LED光源是成矩阵式排列,且所述多个LED光源所射出的光于所述扩散板上是分别成形为一矩形光形,且各所述矩形光形是呈相互邻接的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矩形光形是分别为相同大小的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矩形光形是分别为相同大小的长方形,且各所述矩形光形是具有一长边与一短边,所述长边是平行所述显示模块的一垂直线,所述短边是平行所述显示模块的一水平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长宽比为16: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矩形光形是各所述LED光源经一封装胶体后一次光学折射所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LED光源与所述显示模块间的距离L是符合1mm≦L≦40mm的关系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光形矩形化手段,是分别设于各所述LED光源与所述扩散板之间,使各所述LED光源经所述封装胶体后再经各所述光形矩形化手段而二次光学折射形成各所述矩形光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LED光源与所述显示模块间的距离L是符合2mm≦L≦50mm的关系式。
9.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供以结合于一显示模块,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改良结构具有多个LED光源及一扩散板,所述多个LED光源所射出的光经所述扩散板后传送至所述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具有多个光形矩形化手段,且所述光形矩形化手段是设于所述多个LED光源进入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处,所述多个LED光源是成矩阵式排列,且所述多个LED光源所射出的光经所述多个光形矩形化手段后是分别成形为一矩形光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形矩形化手段为多个微透镜,且所述多个微透镜是成阵列方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5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八氟萘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