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移动装置中执行多个任务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0527.X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金戎宽;权容振;朱宰淑;朴泰洙;池贤;朴贞妸;成正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装置 执行 任务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移动装置中执行多个任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用于执行第一应用的第一执行事件;
识别第一执行事件的类型;
根据第一执行事件的类型在完全模式和迷你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
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
其中,在显示一个或更多个快捷项的主屏幕上的第一快捷项上或在显示一个或更多个快捷项的托盘上的第二快捷项上创建第一执行事件,其中,主屏幕是全屏,托盘小于全屏并且托盘上的每个快捷项表示将在完全模式和迷你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被执行的应用,
其中,当在完全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的同时在迷你模式下执行第二应用时,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被显示为全屏,第二应用的执行屏幕被显示为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上的迷你屏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执行事件的类型相应于在完全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时,在完全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并将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显示为整个屏幕;
当第一执行事件的类型相应于在迷你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时,在迷你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并将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显示为迷你屏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在第一快捷项上发生第二执行事件时,根据第二执行事件的类型来在完全模式和迷你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执行与第一快捷项相应的第二应用;
当在第二快捷项上发生第二执行事件时,控制与第二快捷项相应的第二应用在迷你模式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完全模式和迷你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的同时,接收功能控制事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功能控制事件的类型;
当功能控制事件的类型是功能执行事件时,控制第一应用的功能;
当功能控制事件的类型是模式切换事件时,切换第一应用的模式,并根据切换的模式显示执行屏幕;
当功能控制事件的类型相应于执行新应用时,在完全模式或迷你模式下执行所述新应用,并显示所述新应用的执行屏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模式切换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从在完全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切换到在迷你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的事件;
用于从在迷你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切换到在完全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的事件;
用于在分别在完全模式和迷你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与分别在迷你模式和完全模式下执行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事件;
用于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中的被布置在显示单元的最高层上的在一个模式下执行的一个应用切换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中的被布置在显示单元的一个层上的在完全模式或迷你模式下执行的另一应用的事件,
其中:
根据用于对模式切换项的输入将第一应用的完全模式切换到迷你模式,或根据用户对迷你模式下的迷你屏幕的输入将第一应用的迷你模式切换到完全模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在完全模式下的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上调用托盘的事件;
在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上激活托盘;
在托盘上的第二快捷项上创建第一执行事件;
在迷你模式下执行根据第二快捷项的第一应用,将执行屏幕显示为完全模式执行屏幕上的迷你屏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执行第一应用的迷你模式和完全模式之一被中断时,与另一模式共享当在迷你模式和完全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时创建的数据,并更新执行屏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执行第一应用的迷你模式和完全模式之一被中断时,自动与另一模式共享由在被中断的模式下的第一应用已使用的信息、数据和主要功能,并在所述另一模式下控制第一应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分别在完全模式和迷你模式下执行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状态下,当经由在完全模式下的执行屏幕执行功能时,根据在所述执行屏幕上发生用户输入的区域,实时移动在迷你模式下执行第二应用的执行屏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5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