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工程淤泥及污泥循环脱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9096.X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苏怀智;欧斌;陈波;楼力律;牛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工 淤泥 污泥 循环 脱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淤泥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工程淤泥及污泥循环脱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水库、河道治理,通航航道清淤等一系列水工程建设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淤泥,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淤泥的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淤泥含有大量的水分,处理过程中应首先进行脱水,现有的脱水方法主要有:化学絮凝脱水、机械脱水和电渗井点干化等方法。但以上几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的不足与缺陷:
(1)化学絮凝脱水法即在底泥中加入絮凝剂,充分发挥絮凝剂的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的功能,使泥浆混合体系中某些固相聚在一起形成絮团,进行“脱稳”,实现泥水分离。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不同的底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试验来确定絮凝剂的配比及用量,才能达到最佳脱水效果,对高含水量底泥的大规模处理成本较高,也较为麻烦。另外,添加的化学絮凝剂也有二次污染之嫌。
(2)机械脱水法即通过脱水机器进行脱水,包括为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及离心脱水三大类等。但这种方法存在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受设备容量局限,难以实现批量处理;其次设备和电力费用较高,噪音大,能耗高。
(3)电渗井点干化法即利用电渗原理使泥浆中的自由水在电渗和电泳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从而实现泥水分离。但该法能耗太大,处理周期长,电渗作用下的化学反应研究尚不透彻,增加了处理风险。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险小、周期短、效率高、能耗低的淤泥及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水工程淤泥及污泥循环脱水设备,包括翻转装置、脱水装置和集水装置,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固定支架、翻转轴、支撑翻转轴的支撑架和与翻转轴连接的电机;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集水平台、排水沟和集水井,所述的集水平台上设有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通;所述的脱水装置包括钢桶、钢桶两端的盖板、支撑钢管、固定中心轴、镀锌排水管、固定卡扣、可以沿固定中心轴滑动的不锈钢活塞和橡胶止水圈,所述的钢桶位于固定支架内,所述的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下盖板和上盖板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排水孔,排水孔上设有镀锌排水管,所述的镀锌排水管通过固定卡扣固定在支撑钢管上,所述的支撑钢管固定在钢桶内壁,支撑钢管与固定中心轴连接,所述的可以沿中心轴滑动的不锈钢活塞位于钢桶中部,不锈钢活塞端部及中心设有橡胶止水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不锈钢活塞四周安装滑动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水平台设有向排水沟倾斜的找坡。
作为优选,所述的镀锌排水管管身上设有止水垫盖在排水孔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水工程淤泥及污泥循环脱水设备,通过电机带动钢桶翻转,钢桶中部设有不锈钢活塞,巧妙利用钢桶内上部淤泥及不锈钢活塞的重量排除下部淤泥的水分,翻转装置实现脱水过程的重复处理,集水装置将排出的水分进行收集,解决了传统方法成本较高、周期长、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具有成本低廉、处理周期短、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水工程淤泥及污泥循环脱水设备,包括翻转装置、脱水装置和集水装置,翻转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3、翻转轴15、支撑翻转轴15的支撑架14和与翻转轴15连接的电机19;集水装置包括集水平台16、排水沟17和集水井18,集水平台16上设有排水沟17,排水沟17与集水井18连通;脱水装置包括钢桶8、钢桶8两端的盖板、支撑钢管9、固定中心轴2、镀锌排水管6、固定卡扣7、橡胶止水圈3、不锈钢活塞5和橡胶止水圈,钢桶8位于固定支架内,盖板包括上盖板1和下盖板12,下盖板12和上盖板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排水孔11,排水孔11上设有镀锌排水管6,镀锌排水管6通过固定卡扣7固定支撑钢管9上,支撑钢管9固定在钢桶8内壁,支撑钢管9与固定中心轴2连接,可以沿中心轴滑动的不锈钢活塞5位于钢桶8中部,不锈钢活塞5端部及中心设有橡胶止水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干燥方法
- 下一篇:块状三氯化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