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伪码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98979.9 | 申请日: | 2012-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施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建辉 |
| 主分类号: | G06F21/00 | 分类号: | G06F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20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伪 输入 密码 解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今所有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尤其打破传统输入型密码编解码不能处理人身与财产的安全平衡,在处理数据时具有诱骗、屏蔽、反介入、虚拟等多路安全控制屏障,对数据库具有自定义安全防护设置、可扩展安全模块控制,对用户使用方式与习惯比原来还要简便、实用,使真伪码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成为安全输入型密码系统的完全替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可以归二大类:按键型校验输入与人体特征型验证输入。
按键型校验输入:又拆分为机械金属按键、导电橡胶按键、触摸屏按键等,原理是根据已经存在的密码组数据库与输入的密码组配对,校验其用户身份,输错3次锁定输入,锁定输入时间每家编解码设计部门都设置不同,但编解码结构大体是一样的,只能一对一校验通过就可以进入用户的密码系统,任意修改其用户数据库系统,对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现在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
人体特征型验证输入:又拆分为指纹型判别输入、声音型判别输入、脸型校对输入等,原理是根据已经存在的用户留有人体特征信息与输入的人体特征信息配对验证接近比例,校验其用户身份,输错3次锁定输入,锁定输入时间与验证接近比例每家设计部门都设置不同,该系统由于是采用用户的人体特征,只能存在一种验证模式,而且人体特征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这种认证在破解方面除了用硅胶、印尼等之类的东西将用户强制复制与挟持或截取之外,没有其它方式可以进入用户数据库系统。
目前所有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在设计上其实都是存在单一密码配对模式,所以除了本身密码编解码结构存在可破解因素外,还存在一个更大的风险,那就是密码安全强度越高,这种风险就越大,具体因素之一:用户忘了密码无法进入系统或解码;具体因素之二:当非法用户挟持合法用户时,合法用户只能交出密码或打开密码数据库系统,让合法用户的财产全部损失,如果不交出密码或不打开密码数据库系统,那么财产是保住了,合法用户的人身也就不一定能保全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真伪码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
输入错误自锁管理器:在真伪码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使用中,这个是该程序的第一入口处,当输入的密码认证错误次数超过用户预设的值时,用户设置的最短次数不能小于三次,该管理器自动禁止输入的密码认证同时将所有密码组数据库锁定,对应自动禁止输入的密码认证时间或特定的时间段尽由用户设置,该设置配置权只要拥有公钥的用户就可以修改该设置,对于自动禁止输入的密码认证那段时间内对输入的密码处理时间和正常密码认证时间处理是一样的,输入的次数,就是输入认证错误次数,将对应记录该错误次数,这样将公钥的泄露概率增加了第一层有效保护。
输入密码组间隔管理器:在真伪码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使用中,这个是该程序的第二链接入口处,当先前输入的密码认证与再次输入的密码认证如果间隔时间小于用户设置的规定值时,用户设置的最短时间不能小于一分钟,该管理器自动禁止输入的密码认证,同时将所有密码组数据库锁定,在该锁定期内所有密码认证都是无效的,但认证时间和正常密码认证时间处理是一样的,该设置配置权只要拥有公钥的用户就可以修改该设置,输入的次数,就是输入认证错误次数,将对应记录该错误次数,这样将公钥的泄露概率增加了第二层有效保护。
未锁定密码认证管理器:在真伪码输入型密码编解码系统使用中,这个是该程序的第三链接入口处,该管理器对密码组数据库中末尾密码组,即密码组数据库全部锁定前最后一组也是仅有一组的未锁定数据组有效,如果根据该密码组数据库中真码位数值与真码移位值所提取的真码值同外输入密码组对应位认证相同的,视为公钥认证通过,否则认为认证错误,将记录错误一次,对真码认证通过的输入密码组再次与该密码组数据库值认证,如果对应位认证相同的,视为该组的合法用户,否则视为该组的非法用户,如果进入下一个管理器模块的用户不是该组的合法用户,那么该组将自动锁定并生成下一层的非法用户密码组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建辉,未经施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