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辐射电热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8419.3 | 申请日: | 201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7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滕翔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成市宇达电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H05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热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辐射电热线,属于取暖用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热毯所用的发热线都无屏蔽辐射的保护措施,消费者使用电热毯时就会在电磁辐射之中,因为人们铺用电热毯时间最长,距离最近,辐射最强,所以电热毯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为了消除电热毯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就要首先解决电热毯中所用的电热线的辐射问题。经调查和专利检索,目前市场中还没有一种无辐射的电热线,所以市面上的电热毯都有辐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市场没有无辐射电热线及现有电热毯普遍存在电磁辐射危害健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消除电磁辐射的无辐射电热线,利用该技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无电磁辐射危害。是现有电热毯首选的一种无辐射电热线。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辐射电热线,由芯线、内绝缘体、电热线、外绝缘体、屏蔽层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芯线外包有内绝缘体,在内绝缘体上缠绕有电热线,在电热线上又包有外绝缘体,在外绝缘体上喷涂屏蔽层。当将芯线和电热线串联使用时,因电流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电热线的磁场辐射,对于电热线产生的电场辐射就可由电热线外层的屏蔽层进行屏蔽并通过电源地线进行消除,最终达到电热线工作时既无磁场辐射也无电场辐射外泄的目的,能实现一种真正意义的无辐射电热线,这种电热线的另一特点是能使电热线外径做的较细和成本底,适合用来生产无辐射电热毯等产品。
所述的电热线包括芯线、内绝缘体、电热线、外绝缘体、屏蔽层5部分,其中芯线是在电热线最中间的线,材料是电热丝或其他材料,内绝缘体是采用目前生产电热线普遍采用的绝缘材料,电热线是在内绝缘体外面缠绕的电热线,材料是电热丝或其他材料,外绝缘体是生产电热线使用的普通阻燃绝缘材料,屏蔽层是在外绝缘体表皮喷涂的导电涂层,材料是导电碳浆、导电铜浆、导电银浆等多种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直接采用金属网层。
通过以上部件的组合,就能实现一种无辐射电热线。
本发明的真正意义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生产、无辐射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1、芯线,2、内绝缘体,3、电热线,4、外绝缘体,5、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原理示意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一种无辐射电热毯的消辐射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主要包括:芯线(1),内绝缘体(2),电热线(3),外绝缘体(4),屏蔽层(5)。
在附图中芯线(1)是在电热线最中间的线,材料是电热丝或其他材料,内绝缘体(2)是采用目前生产电热线普遍采用的绝缘材料,电热线(3)是在内绝缘体外面缠绕的电热线,材料是电热丝或其他材料,外绝缘体(4)是生产电热线使用的普通阻燃绝缘材料,屏蔽层(5)是在外绝缘体表皮喷涂的导电涂层,材料是导电碳浆、导电铜浆、导电银浆等多种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直接采用金属网层。
本发明要达到的目的,是一种无辐射外泄的无辐射电热线,其结构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芯线(1)是在电热线最中间的线,材料是电热丝或其他材料,内绝缘体(2)是采用目前生产电热线普遍采用的绝缘材料,电热线(3)是在内绝缘体外面缠绕的电热线,材料是电热丝或其他材料,外绝缘体(4)是生产电热线使用的普通阻燃绝缘材料,屏蔽层(5)是在外绝缘体表皮喷涂的导电涂层,材料是导电碳浆、导电铜浆、导电银浆等多种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直接采用金属网层。
在应用中,只要将一定长度的芯线和电热线串联使用,当接入交流电时因电流方向相反而能相互抵消电热线的磁场辐射,对于电热线产生的电场辐射就可由电热线外层的屏蔽层进行屏蔽并通过电源地线进行消除,最终达到在电热线工作时既无磁场辐射外泄也无电场辐射外泄的目的,能实现一种真正意义的无辐射电热线。
这种电热线的另一特点是能使电热线外径做的较细和成本低廉,最适合用来生产无辐射电热毯等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成市宇达电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荣成市宇达电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