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8168.9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洋;宋会盟;杨焱焱;赵万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语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12M1/00;C12M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44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相 联合 培养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与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检测是医疗卫生、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疾病控制等领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如何快捷准确地鉴别出样本中所含微生物的生物学种类、遗传变异的状态,已经成为日常检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目标。
细菌培养基依照其功能可区分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目前市售的培养基或培养装置功能单一,尚不能同时兼容上述三种功能。细菌的检验过程一般是分别使用增菌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即分别进行增菌或选择培养,而后再使用鉴别培养基进行生物化学分析。
传统的检测过程中细菌的接种培养是通过实验员手持接种针、将顶端的接种环蘸取检测样本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接种而成。整个检测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才能圆满完成。使用目前市售的培养基或培养装置,操作十分繁琐、耗时、效率低下;且需反复打开皿盖,器皿内的培养基易受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培养装置是一种形状如同圆盘的培养皿;接种细菌前先将含营养成分的琼脂倒入其内,再用接种针通过划线的方式将含菌的被检测物质接种在琼脂表面,通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培养,细菌长大并形成菌落,再通过肉眼或仪器观察检测其中的菌落形态和数目。这一接种过程不仅耗费人力、时间,而且会因人为因素导致涂布不均,影响菌落的分布和单一菌落的形成,从而导致检测失败。同时人工接种效率低下,不适应规模化的微生物培养和检测。
另外,含有一定营养成分的营养琼脂只适合某些特定细菌的生长;如果待检样本所含的细菌是未知的,则必须采用多个培养皿,分别承装含有各种不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来进行尝试性试验,以满足分离、鉴别细菌的需要。此外传统方法只能检测细菌菌落数,判断细菌的种属,要靠鉴别培养基进行生化反应才能得出结论。
CN201695031中,介绍了一种分格培养皿,弥补了上述传统培养皿只能进行单一微生物培养与检测的不足,实现了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数项微生物培养与检测,但其仍采用划线涂布接种,接种效率低下,不适合规模化操作。
CN202139235中,介绍了一种双相培养瓶,其做到了固相培养基与液相培养基的有效接触,但由于无法做到固相、液相的完全分离,营养分子可能在两相中扩散,造成结果的谬误。另外,瓶口大小限制和固体培养基竖直表面给取固体菌落做阳性转种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可使固相、液相、半固相培养基相互分离,而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可相互接触,从而使微生物样本的培养与检测的操作简单化,省去了在不同的培养基之间接种细菌的繁琐,减少了因环境微生物污染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还可以使培养与检测进行规模化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方法,该培养与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装置置于操作台上,将培养室倾斜一角度,使培养室的小室之一呈水平放置,小室开口向上;
步骤二:将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加热融化至液体状;
步骤三:将上述液体状的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注入小室,以液体不溢出小室为准;
步骤四:在常温下静置,至液体状的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凝固;
步骤五:将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装置旋转一角度,重复步骤一,使另一待注入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的小室呈水平放置;
步骤六:若为同种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重复步骤三、步骤四;若为不同种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
步骤七:将上述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装置水平放置,在培养池中注入液体培养基;
步骤八:将检测样本植入上述液体培养基中;
步骤九:在一定温度下,静置培养一段时间,或低速摇动培养一段时间,摇速以液体培养基不溅出培养池为准;
步骤十:将上述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装置进行摇动涂布,摇动速度以液体培养基能甩上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且不溅出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为准,液体培养基充分浸润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步骤十一:将上述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装置在一定温度下静置培养,待检测样本在小室的菌落培养成形;
步骤十二:用肉眼或仪器观察并检测上述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装置内菌落种类和形态,或对培养室中的菌落或培养池中的菌液加入针对细菌所产生的酶的底物,进一步观察其形态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语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语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