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接触构件的前拨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7763.0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贤吉;江村笃裕;桑山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B62M9/136 | 分类号: | B62M9/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接触 构件 前拨链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触构件的自行车用前拨链器。
背景技术
许多自行车包括前拨链器,用于经由导链器将链条从一个链环变换或移动到另一个链环。链条通常摩擦到导链器并产生噪音。因而,需要有一种具有导链器的拨链器,其在链条摩擦到导链器时帮助降低所产生的噪音。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包括主体以及操作性地联接到所述主体的导链器。所述导链器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附加到所述第一板的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包括当由通过所述导链器行进的链条接触时适于挠曲的挠性部。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侧向设置。优选地,当所述自行车前拨链器附接到自行车车架时,所述第一板比所述第二板设置得更靠近所述自行车车架。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从所述第一板拆卸。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包括供所述接触构件落位的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和所述挠性部之间限定出间隙。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挠性部具有近端部和远端部,并且其中所述近端部的厚度不同于所述远端部的厚度。优选地,所述近端部的厚度比所述远端部的厚度薄。
通过参考下面的描述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附加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接触构件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自行车前拨链器沿着图1的线2-2剖开的接触构件和内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自行车前拨链器沿着图1的线3-3剖开的接触构件和内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5为图1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另一个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是例示性的并且不解释为限制性的。描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使描述难理解,而不描述公知或常规的细节。对本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参考可以是但不必须是对同一实施例的参考;并且这样的参考意味着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表示与该实施例相关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的各个地方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必须都参考同一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单独或替代实施例。而且,描述了各种特征,其可以由一些实施例表现,并且不由其他实施例表现。相似地,描述了各种要求,其可以是对一些实施例的要求,而不是对其他实施例的要求。
可以认识到,本文使用的术语“前方”、“后方”、“顶部”、“底部”、“侧部”、“短的”、“长的”、“上”、“下”及“下方”仅为了容易描述,并且参考如图所示的部件的朝向。应该理解本文描述的部件的朝向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
现在参考附图,附图是为了例示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图1-图5表示前拨链器10,其包括具有接触构件27的导链器41。
如图1所示,前拨链器10是下摆式拨链器。然而,接触构件27可以与任何类型的拨链器一起使用。前拨链器10优选地包括主体40、导链器41、第一连杆或内连杆42、及第二连杆或外连杆4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体40安装在自行车车架(未示出)的座管上,并且导链器41构造为相对于主体40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导链器41通过在包括下变速位置和上变速位置的两个变速位置之间移动,而将链条95(图1)引导到至少两个前链环的任意一个,下变速位置设置在小直径链环或内侧链环上方,上变速位置设置在大直径链环或外侧链环上方。导链器41连接到内连杆42和外连杆43的外端部,以便相对于主体40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内连杆42和外连杆43在它们的内端部枢转地联接到主体40,并且在它们的外端部枢转地联接到导链器41。内连杆42和外连杆43设置为大体上互相平行。因此,内连杆42和外连杆43与主体40及导链器41一起形成四连杆机构组件,以便使导链器41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在优选实施例中,导链器41包括第一板或内板41a和第二板或外板41b,内板41a和外板41b在它们之间限定链条接纳狭槽。优选地,外板41b设置在外侧(远离座管的一侧)上,并且内板41a设置在内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中控制超声波防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瓶的防泄漏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