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农业复混肥料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97713.2 | 申请日: | 2012-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天和地农业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唐德林 |
| 地址: | 650104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农业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的用复混肥料,是一种增效好,养分利用率高、减少流失率的新型农业复混肥料。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肥料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肥料在对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我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肥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使用最多的肥料是一种农业复混肥料,该肥料以氮、磷、钾为主要养分,这三种养分的含量均不低于25%,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肥料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同时作物对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吸收较差,需要添加大量肥料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就是现有肥料养分流失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农作物微肥所需、增加多肽成分,以达到作物增产及吸收率提升的新型农业复混肥料。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农业复混肥料,选用高浓度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该复混肥料中添加有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酰胺,其中每吨复混肥料中分别添加5公斤的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酰胺,添加后搅拌均匀即可。
所述的复混肥料中还至少添加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硼砂、硫酸铜或硝酸铵钙中的一种微量元素,每吨复混肥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不低于10公斤。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复混肥料,将按照各种植物和土壤,在国家标准的复混肥料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能有效减少肥料流失,活化养分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肥料用量30%以上,增加作物产量10%-30%;2、能更好的促进作物对铁、锌、锰、铜、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吸收,使用聚天冬氨酸处理过的作物,比对照作物的微量含量高出3至4倍;3、能促进作物早熟7-10天,延长采收期10-15天;4、还能更好的促进根系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5、添加聚丙烯酰胺,能吸附住肥料里的氮、磷、钾等养分在土壤的流动范围,使养分不会流失,进一步提高养分利用率;6、针对各种农作物添加其最为所需的微量元素,使作物能更好的生长及全面的所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新型农业复混肥料,选用高浓度的复混肥料,根据国家标准,氮、磷、钾三者含量大于或等于40%的即为高浓度复混肥料,每吨复混肥料中添加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酰胺各5公斤,添加后搅拌均匀即可;通过在复混肥料中添加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酰胺,能有效减少肥料流失,活化养分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肥料用量30%以上,增加作物产量10%-30%;能更好的促进作物对铁、锌、锰、铜、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吸收,使用聚天冬氨酸处理过的作物,比对照作物的微量含量高出3-4倍;能促进作物早熟7-10天,延长采收期10-15天;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根系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实施例2:一种新型农业复混肥料,选用高浓度的复混肥料,每吨复混肥料中添加5公斤聚天冬氨酸、5公斤聚丙烯酰胺和10公斤的硫酸亚铁,在用于花生、大豆或蚕豆等对铁含量高度敏感的作物时,使作物能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铁,避免因缺铁影响作物生长。
实施例3:一种新型农业复混肥料,选用高浓度的复混肥料,每吨复混肥料中添加5公斤聚天冬氨酸和5公斤聚丙烯酰胺,在用于给小麦等作物施肥时,由于小麦对硼、铜和锌等微量元素比较敏感,所以还需要在每吨复混肥料中再添加10公斤的硫酸锌、硼砂和硫酸铜的混合物,便于小麦更好的吸收所需营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天和地农业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天和地农业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喙锁固定器
- 下一篇:低信噪比条件下GNSS信号的差分相乘捕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