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动物实验用损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7709.6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0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学锋;骆文静;王键;郑刚;柯涛;陈景元;鞠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动物 实验 损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研究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精度动物实验用损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对脊髓损伤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可接受的治疗方案(Fehlings,Perrin,2006),脊髓损伤与修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脊髓损伤必需有合适的模型,合适的脊髓损伤模型有利于进行脊髓损伤研究。
在体外研究中,各种各样的脊髓损伤模型已经建立,大鼠是建立模型最常用的动物。为了不同的实验目的,有用刀尖造成脊髓局部非常微小的损伤,或损伤某一特定束路,例如皮质脊髓束;也有将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并通过一些方法检测确保脊髓完全横断。但在实际中即使是运动和感觉上完全瘫痪的病人,损伤区仍存在剩余的神经组织。
长期研究人们发现脊髓撞击伤和压迫伤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临床脊髓损伤病理变化过程,目前纽约大学为代表的脊髓损伤撞击仪建立的撞击伤模型、或采用重物或反力式虹膜镊挤压建立的挤压伤模型已被广泛应用 (Constantini,Young,1994)。它们都共同存在的问题就是可重复性差。因此建立可重复性强的损伤模型,能将致伤因素单一化的模型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目前采用的所有装置都只能建立一种损伤形式的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代一种高精度动物实验用损伤装置,它可根据实验需要建立高重复性的挤压或撞击损伤模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精度动物实验用损伤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导轨套筒、法码连接杆、法码和圆柱形撞击棒,导轨套筒一端带有套筒外螺纹连接端,法码连接杆一端带有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与圆柱形撞击棒螺纹连接,法码套接在法码连接杆上,法码为磁性法码,法码和圆柱形撞击棒为圆柱体结构,法码和圆柱形撞击棒外径相同,法码和圆柱形撞击棒的外径与导轨套筒的内筒直径配合,使法码和圆柱形撞击棒在导轨套筒内滑动;在导轨套筒的外套接有线圈,线圈与控制单元内的交变驱动源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交变驱动源输出信号产生磁场,使磁性法码停止在导轨套筒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得到不同的重力。
所述的圆柱形撞击棒下端或是圆柱形、楔形、板状,圆柱形撞击棒直径范围在2.6、2.7、2.8、2.9mm之间选择。
所述的圆柱形撞击棒下端底缘呈圆弧状。
所述的套筒外螺纹连接端与固定帽螺纹连接,固定帽中央呈孔状。
所述的法码连接杆的长度分长连接杆和短连接杆,法码连接杆为磁性杆。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导轨套筒、法码连接杆、法码和圆柱形撞击棒构成本发明,导轨套筒一端带有套筒外螺纹连接端,法码连接杆一端带有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与圆柱形撞击棒螺纹连接,法码套接在法码连接杆上,在导轨套筒的外套接有线圈,线圈与控制单元内的交变驱动源输出端电连接,不仅可重复性使用,还能建立可重复性强的单一化的模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及第二种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中,1、导轨套筒;2、法码连接杆;3、法码;4、圆柱形撞击棒;5、固定帽;6、套筒外螺纹连接端;7、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8、控制单元;9、显示器;10、键盘;11、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高精度动物实验用损伤装置,至少包括:导轨套筒1、法码连接杆2、法码3和圆柱形撞击棒4,导轨套筒1一端带有套筒外螺纹连接端6,法码连接杆2一端带有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7,法码连接杆螺纹连接端7与圆柱形撞击棒螺纹连接,法码3套接在法码连接杆2上,法码3为磁性法码,法码3和圆柱形撞击棒4为圆柱体结构,法码3和圆柱形撞击棒4外径相同,法码3和圆柱形撞击棒4的外径与导轨套筒1的内筒直径配合,使法码3和圆柱形撞击棒4在导轨套筒1内滑动;在导轨套筒1的外套接有线圈11,线圈11与控制单元8内的交变驱动源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单元8通过控制交变驱动源输出信号产生磁场,使磁性法码停止在导轨套筒1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得到不同的重力。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