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科杂症的穴位麦粒灸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97427.6 申请日: 2012-06-15
公开(公告)号: CN103479514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张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分类号: A61H39/06 分类号: A61H39/06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金重庆
地址: 200437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内科 杂症 穴位 麦粒 灸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内科杂症的穴位麦粒灸法。

背景技术

穴位麦粒灸通过取艾温热之性,结合腧穴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回阳、防病保健的作用。适宜于临床常见的疲劳、头痛、心悸胸闷、失眠烦躁等器质性疾病的临床前状态。穴位麦粒灸已在临床广泛运用,效果肯定。已广泛运用于以“虚”、“寒”、“痰”、“瘀”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临床各类疾病,可以配合中药、推拿或针灸等治疗,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症。(1)虚证:如麦粒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现代已证实灸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补虚、防病、保健的目的。目前,穴位麦粒灸已熟练运用于以“长期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结合上中下焦的不同的病位辩证取穴,以达到“调补后天之本,调节阴阳平衡,通调三焦功能”的作用。(2)寒证:使用改良型督灸器,放入适量艾绒,以温灸督脉及膀胱经为主,起到护卫机表,预防外感之风寒的作用。(3)痰瘀证:临床已从实验研究方面证实了艾灸法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艾灸可使血脂异常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我院已使用麦粒灸辅助治疗各种心律失常以温经通络,宽胸理气,振心阳,行气血。配合循经辨证,治疗各种原发性头痛,以行血气,通经络,止疼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内科杂症的穴位麦粒灸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内科杂症的穴位麦粒灸法,所述的内科杂症为头痛、心律失常、慢性疲劳综合症、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少寐多梦、痹症、手足麻木及关节筋骨间诸酸痛症,所述的穴位麦粒灸法是采用麦粒大小的艾团在穴位处进行麦粒灸,其中(1)虚证:主穴:百会、膻中、足三里、中脘、气海;(2)寒证:主穴:督脉、膀胱经诸穴;(3)痰瘀证:主穴:丰隆、阴陵泉。

所述的麦粒灸的壮数2-7壮,每壮持续10-15min,每周一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所述的头痛为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心因性头痛,治疗时取穴是百会、阿是穴。

所述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早搏、传导阻滞,治疗时取穴是双侧厥阴俞、膻中。

所述的慢性疲劳综合症治疗时取穴是百会、膻中、中脘、气海。

所述的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少寐多梦、痹症、手足麻木及关节筋骨间诸酸痛症采用督灸,使用改良型督灸器,放入适量艾绒,以温灸督脉及膀胱经为主。

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穴位麦粒灸法通过取艾温热之性,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循经取穴,达到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回阳、防病保健的作用。适宜于临床常见的疲劳、头痛、心悸胸闷、失眠烦躁等器质性疾病的临床前状态。可广泛运用于以“虚”、“寒”、“痰”、“瘀”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临床各类疾病,可以配合中药、推拿或针灸等治疗, 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穴位麦粒灸法技术要点

穴位麦粒灸具有温热之性,临床主要适用于“虚”、“寒”、“痰”、“瘀”等证。

1、虚实辨证,确立主穴:以中医“八纲辨证”虚实辨证为指导,将疾病的性质分为虚实两端,根据虚实偏盛,施以不同穴位的麦粒灸。(1)虚证:主穴:百会、膻中、足三里、中脘、气海。其中:百会升清而宁神;膻中为气会,可调理气机,气海益气补虚。足三里、关元补益气血阴阳。中脘降浊而通腑。(2)寒证:主穴:督脉、膀胱经诸穴。温灸督脉及膀胱经为主,督脉为阳脉之海,以达提升阳气之功;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灸治可起到护卫机表,预防外感之风寒的作用。(3)痰瘀证:主穴:丰隆、阴陵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为治痰要穴,故温灸丰隆,以健脾化痰,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痰;脾胃为生痰之源,予麦粒灸温煦两穴,从脾胃根本而治,共筑化痰之效。

2、循经辨证,按需配穴:(1)以中医脏腑辨证为指导,依循五脏经脉。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临床前状态时,可按照“肝”“心”、“脾”、“肺”、“肾”循经辨证,分而论治,分别加选五脏各经之原穴,以顾护五脏生理功能之根本。(2)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依循分布规律。如:头部循经取穴:病在巅顶取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病在侧头:风池、率谷、外关、侠溪、阳陵泉;病在前额: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病在后头: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