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井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7280.0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5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光忠;朱涛;廖剑;周泳;蒋亚东;杜晓松;黎威志;太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B81B7/00;B81C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气体 传感器 阵列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井”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4个独立的微井单元,每个微井单元包括SOI晶片,所述SOI晶片顶部硅层面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氧化硅掩膜层、加热电极层、氧化硅层、叉指电极,所述叉指电极上设置有矩形的微井隔离层,所述微井内设置有复合敏感膜层,所述SOI晶片的硅基底成“凹面型”,且凹面的两脚上均设置有氧化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微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00μm ~3000μm、600μm ~3000μm和900μm~1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叉指电极的宽度、间距、长度和厚度分别为25μm~50μm、25μm~50μm、600μm ~3000μm和100nm ~200nm,每对叉指电极有一个独立的输出端,叉指电极阵列有一个共用输出端,所有的输出端排成一排。
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叉指电极采用铝(Al)或金(Au)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井隔离层的厚度为900μm~11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加热电机采用铂(Pt)、钨(W)或铝(Al)制备,加热电极为蛇形结构,电极的宽度、间距和厚度分别为50μm~100μm、50μm~100μm和100nm ~2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井”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SOI晶片作为衬底,并对晶片进行标准清洗;
采用热氧化工艺在SOI晶片两面制备氧化硅层;
依次采用光刻、溅射和剥离工艺,在上面的氧化硅上得到蛇形的铂、钨或铝加热电极;
用蒸发工艺在加热电极上蒸镀氧化硅层;
在步骤所述的氧化硅层上依次采用光刻、溅射和剥离工艺,在氧化硅层上制作出叉指电极,所述叉指电极材料采用金(Au)或铝(Al);
先后采用光刻与RIE刻蚀法,露出加热电极与外电源的接触部分;
依次光刻和RIE刻蚀SOI晶片下面的氧化硅,随后采用TMAH湿法腐蚀液释放出SOI晶片下层的硅基底;
在叉指电极上旋涂SU-8光刻胶,并对其进行光刻,制作出微井隔离层;
划片封装;
采用成膜工艺对各个单元实现定位选区薄膜沉积,所述薄膜为有机薄膜、有机/无机复合薄膜或有机-无机多层膜。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①所述SOI晶片为硅-氧化硅-硅夹层结构,氧化硅厚度为600~800nm,氧化硅的上下面均是(100)硅,厚度依次为3~7μm和200~250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和所述氧化硅层厚度为700~8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⑩所述有机薄膜、有机/无机复合薄膜或有机-无机多层膜中,有机相为聚苯胺、聚环氧乙烷、聚-4-乙烯基苯酚、酞菁络合物或聚噻吩类,无机相为纳米TiO2、In2O3、ZnO、SnO2、碳黑或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2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